“圣经研究”丛书
第一卷

上帝永恆的计划


第二章

具有超级智能的创造者的存在得到证实

主题内容

《圣经》之外的证据;根据理性的考察——一个站不住脚的理论——一个合理性的理论;上帝的特征得到证明——合理的推论

decorative line

即使从无神论者的观点出发,根据对已知事物的见解合理而又公正地探求未知的事物,将为没有偏见、明智的思考者指引真理的方向。显而易见,没有上帝的计划和意向的直接启示,人类只能接近真理,只能得出模糊的结论。让我们暂时放下《圣经》,只从理性的观点加以考虑。

一个人能用望远镜、甚或只用肉眼观测天空,观看天空中被造物的无限,看到创造的无限,看到它的匀称、美丽、秩序、和谐与多样性,仍然怀疑这些东西的创造者具有超级智能和大能;或者推想一下,假定没有创造者,这样的秩序纯属偶然,就此程度来说,他完全失去或忽略了理性的思考能力,不知道《圣经》如何恰如其分地把他称为愚顽的人(忽视或者缺少理性的人):“愚顽的人心里说,没有上帝。”然而这种事情还是发生了,至少说明《圣经》中太多的内容都是真实的,每个有理性的头脑应当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真理是不能言喻的,结果的产生必定有它充分的缘由起因。即使每一株植物和每一朵花,也都会为这一主题显示出充分的见证。结构的错综复杂,形式和结构的精巧美丽,都表明超越人类的智能和大能。人类对自己能力和聪明才智的自夸,把一切都归结于自然规律与自然的一致性和适应性,这种荒谬是多么目光短浅!他们承认自然法则,却否认自然界中有一位智能的立法者。

一些人否认有一位智能的创造者存在,他们声称自然是唯一的上帝,所有形态的动物与植物都产生于自然,没有智能的指令执行而能依次发展。他们说,在进化的过程中,一切都被“适者生存的法则”所控制。

这个理论缺少证据,因为就我们看到的一切而言,各种生物都是固定的种类,它们不会进化到更高的物种;尽管坚持这一理论的人们不断地努力,但是无论是混合不同的物种,还是制造新的固定变种,他们都从未成功。人们从未听说一个物种变为另一个物种的例子。虽然有的鱼能够在瞬间用鳍作为翅膀飞出水面,青蛙也能够唱歌似地鸣叫,但是从来未听说过它们会变成鸟;虽然有些野兽与人有一点细微的类似,但是完全没有证据可以表明人是从这些动物演化而来的。相反,考察研究证明,尽管同类物种可以产生不同的变种,但是不可能混合成不同的物种,也不可能由一个物种进化为另一个物种。由于同样的原因,驴和马虽然类似,但是不能说彼此相关,因为众所周知,他们产下的后代是有缺陷的,不能再繁殖生育出任何种类的后代。

的确,如果非智能物种是自然界的创造者或进化者,她能够依次发展,继续这一进程,那就不会有固定的种类这样的事情了,因为没有智能,任何东西都不会达到固定的条件。进化论如果在当今有事实根据,那么我们就会看到鱼变成鸟,猴子变成人。当进化论声称智能的生命是由缺乏智能的力量所创造时,我们就可以做出结论,这个理论违背《圣经》,也违背人类的理性。

有一种关于通过发展演变过程而创造(人类除外)的理论,对此,我们没有重大的异议,现简述如下:这种理论假设,只要涉及到物种或类别,现在的各类物种都具有稳固的特性,虽然现在的物种可以发展到更高级的标准,甚至发展到完美,但是这些类型或者物种在本质上将永远没有变化。这个理论进一步假设,这些固定的物种并非在最初就被创造成这个样子,而是在遥远的过去在地球上产生的,并且经历了从一种形式到另一种形式的逐渐发展演变过程。在神圣确立的法则控制下,食物与气候在这些进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这些发展演变能够继续,直到固定物种得以确立,如同现在所看到的那样,此外不可能出现别的变化,造物主在这一方面显然实现了最终的目标。尽管每一类植物或动物都有能力改良或者退化,但是不会变成、或者从中产生出其他物种。虽然每个物种会达到自己固定种类的完美,但造物主关于物种设计的目标已经实现,就不可能在这一方面有更进一步的变化。

据称,目前出现的固定物种,原始植物和动物都在人类的创造之前灭绝了。现在不复存在的动植物骨骼与化石,在地表面以下的深处被发现,已支持了这一理论。这种观点既没有忽略、也没否决《圣经》的教义——人类是直接和完美的创造,是上帝按照他的精神与道义形象所创造的,而不是进化过程的结果,或许其他的被造物也有共同的特征。这种观点决非使《圣经》的主张无效,而是支持《圣经》的观点;其实,今天的大自然提供了一种知识:一位智能的上帝下令创造了大自然,并且是他的初始原因。人类理性要尽最大努力,追溯已知的事实,探求合理而又充足的原因,总在各种情况下都归功于自然法则;然而在自然界所有错综复杂的系统后面,就是自然伟大创造者的手,是充满智能的全能上帝。

因此,我们认为,一位智能创造者的存在是一个充分证明了的真理,我们周围到处都存在着真理的证据:是的,就在我们的心里;因为我们是他的作品,人类身心的所有力量都为一种超出我们所能理解的非凡技能作证。他也是我们称之为自然界的设计者和创造者。我们认为,他制定并确立了自然法则,我们看到并赞美上帝创造工作的美丽与和谐。他的智能设计了宇宙,他的大能支撑并指引着宇宙,他的智能和力量如此不可估量地超越了我们自己的能力和智力,使我们本能地仰慕并敬拜上帝。

除非我们能够明白上帝具有与其大能一致的仁慈与美善,不然意识到这位强大上帝的存在,就仅会是对他全能力量的惧怕。藉以能够证实他的存在、力量与智能的证据,我们也就能够完全确信这个事实。我们不但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结论:有一位上帝,他的大能和智能不可估量地超越了我们自己的能力和智力,而且还要---使自己凭理性去断定:最宏伟壮丽的被造物是不会超越它的创造者。我们必须由此断定,人类中良善和公义最显著的发挥范围也不如造物主的广大,即使人的智能和力量也比不上他的。这样,在我们心智的想象中,我们就有了伟大创造者的特征与质量。他是智能的、公正的,充满爱和大能;与他最伟大的创造相比,他的胸怀必然更加宽广,不可估量。

既然我们已经得出关于我们造物主的存在及其特征的合理结论,我们进一步要问:我们对这样一位上帝的期望应该是什么?答案就是,他拥有这些属性,并合理地体现和发挥这些属性。上帝的大能必须明智地、公正地、慷慨地得以发挥,也必须与他自身的特征一致。无论最终的目标意味着什么,无论上帝的大能如何运作,最终结果必定与他的本性和特征一致,每个步骤必定证实他的无穷智能。

如同我们所见,我们周围难以数计的生命和地球奇妙的多样性,都证实了上帝大能的运作,还有什么比这种运作更合情合理呢?上帝赋予人理性和判断,使人能够欣赏他创造者的作品,能够赞美他的技巧、智能、公义、大能和爱,还有什么比人类的创造更合情合理呢?所有这一切,都与我们所知的事实全然相符。

现在我们来讨论最后的主题。我们推想,这样一位充满无穷智能与良善的上帝,既然使人这种被造物能够认识他自己和他的计划,他就会被自己的爱与公正所驱使,给予人某些启示来提供人的需要,这样的推想难道不是合情合理的吗?我们还可以再推想,上帝意欲向人类提供有关他存在的目的、他的计划和他的未来等方面的信息,这样的推想难道不也是合情合理的吗?相反,如果我们推想这样一位造物主,会创造出人这样的生物,赋予他追求未来的理性力量,而不做出任何有关他所计划的启示,以满足人的渴望,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推想难道不是非理性的吗?这种想法必定毫无道理,因为它与我们归于上帝的特征是背道而驰的;与公正和爱所掌控的生命的特有进程截然不同。

我们可以推论,上帝创造人类的时候,神圣的智能如果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不宜授予人类关于他们未来命运的知识,不宜让他们懂得如何参与造物主的计划,那么确定无疑,上帝那神圣的公义和神圣的爱也就会同样坚决反对授予人类的这种主张,如此,人类的理解力应该是非常有限的,且也不会继续被疑虑、恐惧和无知所折磨、所困惑;由于这个缘故,神圣大能的发挥就会受到这些限制。然而事实上,人类有能力认识神圣计划的启示、承认与他们的造物主的特性之间有所相连,就以这个充足的理由:人类可以盼望上帝在他的智能所认可的时间、以某种方式来提供这个重要的启示。因此,考虑到这些因素,即使我们不知道《圣经》,理性也会引导我们期望和寻找这样的启示,如同《圣经》所宣称的那样。此外,注意到总体创造的秩序与和谐,诸如天体和天然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谐和与井然有序,我们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些较小的无规律性现象,例如地震、龙卷风等,只是一些迹象,表明当今世界各种因素的协作尚不完美。确信地球上的一切终将像天堂一样完美、和谐,并对为何现在尚未达到如此境界做出一些解释,对于理性之人来说,提出这样的问题并非不合理的要求;对于造物主来说,他的智能、大能和仁爱都得到证实,要回答这个问题也不是不合理的。因此,我们应该盼望能寻求得到包括这种确信与解释在内的启示。

有一种关于上帝对于我们人类的旨意和计划的启示,《圣经》宣称它就是这样一种启示;因此,在确定了期盼这种启示的合理性之后,我们将在下一章考察《圣经》的总体特征。如果《圣经》展现的关于上帝的特征和上文讨论过的内容完美一致,我们就应得出这样的结论:《圣经》证实了它本身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我们非常期望得到的来自上帝的启示,那么我们就应该同样地接受它所表明的旨意。如果我们充分认识《圣经》中的上帝和教义,就会有理由确信,《圣经》的描述和上帝的特征是一致,那就是他在智能、公义、爱和力量方面是完美的。

“你那好奇的心思,四处游荡,
        探索遍及宇宙的奇迹——他的创造,
承认你的上帝留下的足迹,
        在他面前谦恭地俯首敬拜。

“主啊!苍穹宣告你的荣耀,
        你的智能把每个星球照亮;
当我们的眼睛注视你的道,
        我们在更美好的诗篇中诵读你的圣名。”

阳光普照万物

“多么愚蠢,”没有信仰的批评家在喊叫,
用轻蔑的语言和方式,睁着通晓世故的眼睛:
“当要塞间和兵营间重复着
战鼓敲出的不停的挑战,
绿色大地的四周,回荡着教堂和谐的钟声,
营地隆隆的晨鼓准确地报时,
伴随着武装起来的世界上和平的梦境;
《圣经》的神力化剑为犁;
那些沉醉于血酒的民族,
难以置信地发出情同手足的誓言,
如同酒鬼们回答神父马太的召唤。

*      *      *      *

“用橄榄树叶编织成的路障
挡住皇宫,并拿定主意;
用锐利的《圣经》经文塞住枪眼,并希望
用风的队伍倾覆海军的舰只;
沿着他们的行列,仍将引来众人
为战争的光荣和壮丽的景观欢呼;
忧郁的阵痛仍伴随着逝去的勇士
他的军帽将脱下,佳人的方巾将挥舞;
吟游诗人仍将伴随着英勇的曲调歌唱;
仍将跪在强者面前把他作为英雄崇拜;
黑衣牧师,皮肤红润,头发闪亮,
喝完第三杯诱惑的葡萄酒,
将对自鸣得意和手持刀剑的听众证实
他们同爱的法律一致的交易;
教会为国家和国家为教会的观点将会对抗,
双方都同意唯一正确的就是权利。”

啊,少数信仰坚定的人,尽管有这样的冷嘲热讽,
还是勇于坚持上帝的话语,为真理作证,
他们明辨是非的信仰超越了我们邪恶的时代,
越过当今罪恶的旷野
想象那披有绿色长袍的平静未来,
那里有如同点缀着羊绒的群峰,有山间温情缓流的溪水,
小径仍在延伸,道德的责任向那脚步致意,
尽管世俗的智能摇动着防范的脑袋。
没有无神论者冷嘲热讽的致意
就没有来自天堂的真理降临到我们的领域:
人们拒绝相信那真理,还加以嘲弄,
直到真理的祝福来临
像雨露滋润,阳光照耀,恩泽万物。——惠蒂尔*

* 惠蒂尔(John G. Whittier, 1807-1892),美国诗人,圣诗作者,作品有《听主微声》等。——译者注



Dawn Bible Students Association
Home Page  |  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