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研究”叢書
第一卷

上帝永恆的計劃


第一章

塵世的罪惡之夜 在歡樂的清晨結束

主題大綱

哭泣之夜與歡樂的清晨;兩種追求真理的方法;本書採用的方法;這個研究項目的工作範圍;虔誠的《聖經》研究與危險的思考習慣之間的區別;預言的目的;從兩種觀點來看當前世界的宗教環境;埃及的黑暗;應許的彩虹;公義循序漸進的道路;大多數背教的原因;宗教改革;同樣的原因再次阻礙真正的進步;得到完善的知識不是在過去、乃是在未來。

decorative line

這個研究系列的題目 — —《上帝永恆的計劃》,是意味著上帝對他的計劃進程的安排,它經由上帝預知的啟示,有條理有系統地顯示出來。我們相信,從這個觀點而不以其他任何觀點出發,我們能夠看到上帝神聖啟示的教義不但美麗,而且和諧。永遠不要忘記,放任罪惡的時期是人類的黑夜;但是,彌賽亞將帶來榮耀的公義之日和神聖的恩惠,如同公義的太陽,他將升起,充分而又明澈地照亮一切,普照萬物,帶來康復和祝福,徹底驅除那充溢著哭泣、歎息、痛苦、疾病和死亡的可怕夜晚 — — 世界上呻吟著的萬物已經在黑暗中那麼久了。“哭泣只會持續一個夜晚,歡樂將在清晨來臨。”(引自《詩篇》30:5。)

仿佛出於本能,世上萬物雖然都在痛苦中呻吟、掙扎,仍在等候、渴望、期盼被稱為“黃金時代”那一天的到來;由於沒有意識到耶和華那偉大、充滿恩典的旨意,人們仍在盲目地摸索。但是,人們在現今的世代裡,有關這樣一個最高理念的構思,遠不及上帝所為我們安排的一切。偉大的造物主正在準備一個“盛大的宴席”,這個盛宴將使他創造的萬物都感到震驚,極大而又豐盛地超越他們憑理性所能要求或者期待的一切。上帝的愛是何等地長闊高深,超過人們所有的期望;對於那些心存疑惑的人們,上帝解釋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出自《以賽亞書》55:8-9。)

在這項研究工作中,我們將會盡力而為,也滿懷成功的信心,希望能夠用比一般更和諧、美好與合理的理解方式,來敍述和解釋上帝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計劃、呈獻在懷有興趣和沒有偏見的讀者面前;但是,絕對不能說這是本書的作者有著非凡智慧或能力的結果。相反地,它是一道光,來自這個千禧年黎明公義的太陽,把這些事情作為“當前的真理”以感激、真誠 — — 聖潔的心來認識這些真理。

因為懷疑論盛行,真正宗教的完整基礎和真理的基礎經常遭到質疑,連真誠的信徒也不例外。我們盡力充分來揭示所有的信仰賴以建立的基礎 — —《聖經》,藉由它的見證也能提供給那些即使不信的人信心和保證。為此,我們盡力採用讀者也能夠憑理性接受的方法為基礎。然後,我們竭力以《聖經》的教義為主,並在上述的基礎上,使人類能從最嚴謹、公正的角度,按照上述準則來判斷聖經中的教義。

我們相信,《聖經》揭示了一個始終如一而又和諧的計劃,這個計劃一旦被理解,就一定會贏得每一個被聖靈感化了的良心的讚揚;我們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夠提出一些與上帝默示的《聖經》和諧一致的思想概念,使學習上帝真理之道的人得到幫助。我們特別強調,那些承認《聖經》是上帝計劃的啟示的人們,無疑會同意以下的觀點:如果《聖經》是上帝默示的,把它的教義作為一個整體,必定能揭示出一個與《聖經》本身及其神聖作者的特徵和諧一致的計劃。

作為真理的追求者,我們的目標應該是獲得上帝整個和諧的啟示計劃;作為上帝的兒女,我們有理由期望得到這個完整的啟示,因為這是上帝的應許: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就會引導我們明白全部真理。(參看《約翰福音》16:13。)

作為探索者,有兩種方法可供我們選擇。一是從教會的不同教派所提出的觀點中尋找,並從每個觀點中找出我們可以認為是真理的部分 — — 這是一項永無止盡的工作。採用這種方法會使我們面臨一種困境,如果我們的判斷出現偏差和扭曲,或者我們的成見偏袒任何一方 — — 誰的判斷沒有偏頗呢?— — 這些困難必將阻止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我們可能會選擇謬誤而拋棄真理。再者,我們如果採用這種研究方法,將會損失許多東西,因為對於那些尋找真理並行在真理光中的人來說,真理在不斷地展現,它的光芒也會越來越燦爛輝煌,直到完美的日子;而不同教派的各種信條則是固定不變的,而且都是在許多世紀之前就已立定的。況且,這些不同的信條中必定帶有很多錯誤的成份,因為在許多重要的方面,它們互相衝突。這種方法必將把人們引入困惑和混亂的迷宮裡。另一種方法是摒棄我們所有的偏見,並且記住:對於上帝的計劃,除了《聖經》所啟示的內容之外,誰也不能知道得更多。《聖經》是賜給那些能夠順從和有謙卑之心的人們;同樣,只有認真誠懇地尋求它的指引和教導,我們才能在它的偉大作者 — — 上帝的指引下,藉著神聖的恩賜提供的各種幫助,對它有所瞭解。參看《以弗所書》4:11-16。

為幫助這類研究者,本書進行了特別設計。應當提及,書中只涉及《聖經》,除了可能借用非宗教的歷史來證實《聖經》所宣稱的事情屬實之外,現代神學家的見證在本書中是無足輕重,所謂的早期神父的見證也被忽略。雖然他們中有許多人已經證實了與本書闡述的內容思想和諧一致,但是我們認為,歷代以來存在著一種共同的缺陷,那就是要求人們信仰某種教義,因為別人也那樣做,並對那種教義保持信心。顯而易見,這是一種導致錯誤的主要原由,因為許多好人出於各種良善的道德心而相信並傳授了謬誤。(參看《使徒行傳》26:9。)真理的追尋者應該倒空他們那充滿了傳統汚泥濁水的器皿,注入真理的泉水 — — 上帝的話語。除非能夠把真理的追求者引向真理的源泉,否則任何宗教教義都會失去意義。即使對整部《聖經》及其教義只作大體的、倉促的考察,這項研究工作也微不足道了;但是,意識到處在當今匆忙的世界中,我們在許可的情況下盡力把這個課題的重要性簡明扼要地表現出來。

我們建議那些對此感興趣的研究者,要想獲得這個計劃中和諧一致的深層意義,僅僅流覽本書裏所介紹的《聖經》明證是毫無用處的。在全書中,我們自始至終會竭力介紹《聖經》真理的每個部分,不僅用簡潔的字語,而且次序也井然有序,這樣就能使所有層面的讀者都能通過最好的途徑把握主題和清晰地瞭解整個計劃。在研究任何科學過程中必須要有完全徹底和井然有序的研究態度,才能領會到其中的寶貴價值,而在研究上帝神聖啟示的科學中尤是如此。這種研究在本書中具有雙重的必要性,除了論述神聖啟示的真理之外,還要基於一個事實,這個課題是從完全不同於其他我們已知的任何著述的觀點來考察的。我們把基督徒通常忽略或不想論及的許多主題提示出來,其中有我們主的再次降臨以及《舊約》和《新約》中的預言及象徵,這是我們所要研討的主題,我們不會因為要探討這些而作任何的辯解。我們沒有必要介紹或接受任何神學體系,它們往往不重視或忽略了《聖經》教義中最主要的特性。然而,我們得到一個結論,我們相信,在認真、冷靜和虔誠的研究預言以及其他經文之後再依據不容置疑的歷史事實,與一般只作推測的庸俗研究相比,我們將會瞭解到它們之間是有天壤之別,如果只把推測或想像應用到上帝預言的研究領域中,就會非常容易陷入狂熱的理論與含糊的想像。那些經常陷入在這種危險揣測習慣的人,通常發展成有問題的預言家,而不是先知的學生。

什麼工作也不會比虔誠研究上帝啟示的目標更為崇高,更受尊敬,就連“天使也願意詳細察看這些事。”(《彼得前書》1:12。)上帝的智慧顯示了關於未來的預言、也提供了關於現在和過去的陳述,這個事實本身就是耶和華對他的兒女中一些人的愚蠢行為所做的譴責。有人在學習他的話語方面表現出無知與疏忽,說:只要有“《馬太福音》第五章就足以拯救任何人。”我們也不應假設預言僅僅是用於滿足人類對於未來的好奇心。預言的目的顯然是讓上帝的子女知曉他的天父的計劃,從而把他的興趣和贊同列入同樣的計劃中,使他能夠從上帝的觀點來看待現在與未來。這樣,當他對上帝的工作有了興趣,就會用心靈和理解去侍奉上主,不僅僅作為上帝的僕人,還作為他的兒女和後嗣。一旦揭示出這事實的真相來,就會消除那些對上帝預言所做的想像與推測已帶給現世的影響。認真研究的結果只會更堅定信仰,激勵聖潔,而不會適得其反。

由於不知道上帝的計劃是為了把世界從罪惡及其後果中復興過來,而且在當前的環境中錯誤地認為掛名的教會就是它成就的唯一代表,當今世界在福音已經傳播了近十九個世紀之後,竟然面臨著這種情景:每個有思想的頭腦都在錯誤信息的影響下產生了嚴重的疑惑。這些懷疑難以被任何缺乏真理的東西所克服。事實上,對於每個有頭腦的觀察者來說,下列二者必會有其一的情況:或者承認教會犯了嚴重錯誤,不應該假設在當前的時代和情況下,她的任務是來讓世界改變信仰;亦或認為上帝的計劃是一次悲慘的失敗。我們在困難的選擇中應該認可哪一個?許多人已經認可了後者,更多的人無疑將會做出同樣的選擇,這就使不信基督教的行列不論是秘密地還是公開地,都大大激增。本書的目的之一,就是真誠地幫助這種人免於絆倒。

我們在本頁展現一張圖表,由“倫敦宣教者學會”出版,後來在美國由“婦女長老會宣教理事會”出版,名為《以外國宣教會名義發出的無聲請求》。它遞交了一個悲哀的報告,愚昧無知的人們不知道除了耶穌以外 — — 上帝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芝加哥“青年會(Y.M.C.A)”的期刊《守望者》發表了同樣的圖表,並對此評論說:

“關於世界的精神狀況,有些人的觀念非常朦朧不清、模糊不定。我們聽到國內外顯赫的復興工作,聽到各方新鮮的宣教努力,聽到一個又一個國家對福音開放,聽到大量資金投入福音的傳播。由此我們得到一個印象,人們已經為世界各國的福音傳播做出了足夠的努力。據估計,現在世界人口為14.24億(1887年統計數字),通過對這張圖表的研究我們會發現,大約一半以上、接近三分之二的人完全不信上帝,其餘的大部分人,或者是穆罕默德的信徒,或者是嚴重離經叛道的教會成員,他們的宗教實際上就是一種基督教化的偶像崇拜,幾乎不能說他們保持或傳授基督的福音。即使對於1.16億名義上的新教徒,我們必須記住相當大的比例是在德國、英國,這些國家已經淪落到不信仰基督教的地步,甚至可能比那些異教教義更加黑暗;還要記住,多少人被迷信弄瞎了心眼,或者被埋葬在極端的無知當中。因此,八百萬猶太教徒仍然拒絕拿撒勒的耶穌,三億多打著基督旗號的人背離了對他的信仰,與此同時,1.7億以上的人信奉穆罕默德,人類其餘的大多數至今還是樹幹和石頭、他們自己的祖先、死去的英雄、或是魔鬼本身的敬拜者;他們全都以某種方式敬拜或者服侍被造物,而不是敬拜和服侍造物主 — — 宇宙萬物的上帝,永遠的福祉。難道這不足以使有頭腦的基督徒心中悲哀嗎?”

這真是一幅令人悲哀的圖畫。雖然這個圖表用不同深淺的色調描繪了異教徒、回教徒和猶太教徒的分佈情況,但是他們在對基督的無知方面卻是類似的。有些人最初可能會認為這個關於基督徒比例的景象太模糊或者有點過分,但是我們的想法卻相反。它用最明顯的標誌顯示出掛名基督教的比例,這是可能的。例如,記在新教徒名下的人有1.16億,遠超過實際成員的數字。我們認為,一千六百萬更接近教會成年信徒的實際數量,一百萬恐怕是對“小群”和“在基督耶穌裡成聖”的信徒太慷慨的估計,這些人“不是靠肉身、而是靠聖靈活著。”應該注意的是,教會成員的很大一部分是兒童和幼兒,這一部分總是用估計的方法計算的。這種情況特別是在歐洲國家。在許多歐洲國家,孩子們在初期幼兒階段就被計算為教會成員。

圖表
根據宗教分類展示人類的實際人口與相對人口

Diagram

異教徒回教徒猶太教徒羅馬天主教徒希臘天主教徒新教徒
8.56億1.7億8百萬1.9億8.4千萬1.16億


但是,這個圖表中出現的陰影還不能代表墮落的人類最黑暗的圖畫。這個截面只能表示現在活著的一代人。六千年來,世紀更替,帶走了難以計數的群眾,他們幾乎全都被同樣的無知和罪所遮蓋,當我們考慮這個事實的時候,就會看到這是一番多麼黑暗的情景!從一般大眾的觀點來看,這的確是一個可怕的圖畫。

今天,各種各樣的基督教會都在傳授這樣的教義:數十億計的人類都對上帝賜給我們唯一的名 — — 耶穌基督一無所知,不知道我們只有靠著他才能得救,這些人處在通往永遠痛苦的道路上。不僅如此,所有1.16億新教徒,除了極少數聖徒之外,也確實面臨著同樣的命運。無疑,熱心推動宣教事業,這是理所當然的;但令人詫異的是,他們並沒有因此而積極行動。就是因為那些人不能明白耶和華的計劃和目的而相信它是個會讓人永遠受苦,且令人懼怕的上帝,如果有人真的相信上面所說的情況,而且認可這種結論,就會奪去我們人生中的各種樂趣,使本性中各種光明的前景都被籠罩在暗淡之中。

為了表明我們沒有說錯所謂“正統宗教”對異教徒的命運所定的含義,我們引用曾出版這張圖表的小冊子 — —《以外國宣教會名義發出的無聲請求》中的一段話。該書的結语是這樣的:“要盡最大的努力,極力向世界各地傳播福音,因為有十億個靈魂正陷入沒有基督的絕望中,以每天十萬人的速度死亡。”

從人類信條的視點來看,這是一個令人沮喪的展望;但是,《聖經》展現了一番頗為明亮的景象,這就是我們在本章要指出的宗旨。根據《聖經》的教導,我們不會相信上帝偉大的拯救計劃會是意味著、或將會是這樣一種失敗的旨意。先知以賽亞預言了這種真實的情形並提出了矯正的措施。注意到這些預言必將減少上帝子民的困惑。以賽亞說:“看哪,黑暗遮蓋大地,幽暗遮蓋萬民。耶和華卻要顯現照耀你,他的榮耀要現在你身上。萬國(指異教徒)要來就你的光。”(《以賽亞書》60:2, 3)在這個預言中,所有的黑暗都被應許的彩虹照亮:“萬國(通常指地球上的國家民族)要來就你的光。”

世界上持續不斷的苦痛和黑暗以及真理的緩慢展現,不但對於基督的身體 —— 教會來說一直是一個奧秘,而且世界本身已經知道並感受到這種情形,就像埃及所經歷的情景一樣,那一直是一種能夠感受到的黑暗。為了幫助讀者理解這一點,我們從費城一份雜誌上摘錄了下面的詩句,請注意字裏行間所表達的精神。那位詩人腦海中由於各個教派之間不同教義的抵觸而加深了的疑慮和沮喪,還沒有被直接來自上帝話語的神聖真理之光所驅散:

“生命!偉大的奧秘!誰會說
上帝對可憐的泥土有什麼需要?
他用有力靈巧的手造人——
賦予他頭腦、形體、靈魂和堅定的意志;
從生到死:註定滅亡。
然後,去了哪里,噢!這短暫的生命在什麼地方?
芸芸眾生之中,
誰的生死和苦難都不會久長,
回來告訴那偉大的計劃——
這就是你與我的未來。
我們懇求您,啊,上帝!賜給我們
新的光芒,指引我們的道路;
不是基於信仰,而是更清楚的眼界,
驅散那夜間的烏雲;
驅走這疑慮,這擔憂,這戰慄的恐懼,
還有那破壞我們福祉的思想。
這不平靜的心思,更大膽地搖擺著,
拒絕白天傳授給我們的宗教信條,
那信條來自衝突中的教派和學派
用他們的規則束縛我們的理性。
我們尋求,要知道你到底是誰——
知道我們在你心目中的位置——以及我們
要在這個驚人的計劃中所扮演的角色,
你是偉大的造物主,我們是你創造的人。
求您揭開這層遮蔽視線的面紗;
再次命令吧:‘要有光!’
揭示您寶座的奧秘;
我們在黑暗中探索那未知的事情。”

對此我們做出這樣的回答:

那啟封的生命奧秘不久會說
上帝對於這可憐的粘土有多大的快樂
他用有力靈巧的手造人,
打上了他自己形象的印記——
賦予他精神和意志;
出世後不是死亡,而是第二次出生
戰勝死亡的判決——不再“來自塵土,歸與塵土。”
因為世人那至高無上的主
曾在地上生活,然後死了,受苦最多,
他復活了,證實了上帝偉大的計劃,
因此,那也是你和我的未來。
為了指引我們的道路,
他的道透出新的光芒。
看吧,那光芒基於信仰,但確實又能看見,
驅散那夜間的烏雲;
驅走那疑慮,那擔憂,那戰慄的恐懼,
還有那破壞我們福祉的思想。
如今,主啊,這些心思,它們那大膽地搖擺,
拒絕今天傳授給我們的宗教信條,
那信條來自衝突中的教派和學派
用他們的規則束縛我們的理性。
願我們尋求,能知道您到底是誰
知道我們在你心目中的位置——以及我們
要在這個驚人的計劃中所扮演的角色,
你是偉大的造物主,我們是你創造的人。
掀開那面紗,對那些行在
天國之光裏的人們,把他的寶座
那榮耀的奧秘,完全啟示出來
那奧秘世代隱藏,如今叫我們知曉。

現在,通過上帝神聖計劃的逐步揭示和上帝真理的啟發,這樣的祝福正降臨到世上。我們相信,本書就是這種祝福和啟示的一部分。

即使一些想避開人類僅以純粹的推測想像而致力於《聖經》研究的人,沒有不作合理的思考,這也是上帝鼓勵我們使用的理性(參看《以賽亞書》1:18),他們將發現那應許的神聖彩虹橫跨蒼穹。假定那些沒有信仰、也不知道因信稱義的人,卻能夠清楚地理解真理,這顯然是個錯誤:因真理並非給這類的人。《詩篇》的作者說:“散佈亮光(真理),是為義人。”(引自《詩篇》97:11。)為了上帝的子女,一盞明燈已經點燃,那光驅散了籠罩在他道路上的黑暗。“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引自《詩篇》119:105。)然而,那只是“義人的路”,它“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完美的日子)。”(引自《箴言》4:18。)實際上,世上沒有義人,如同《羅馬書》3:10所說:“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這裏提到的義人是指“因信稱義”而言。這是唯有義人才能享有的特權,使他們能夠走在一條越來越發出明亮光芒的大道上 — — 不僅能看到上帝的計劃在目前所展現的部分,還能看到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但是,這一特別的陳述是針對義人(在上帝面前稱義的人),以這一個類別而言,每個信徒都有一條光耀的道路,這樣說並沒有錯的。古往今來的族長、先知、使徒和聖徒,已經走在越來越明亮的光中;那光將越照越明亮,超越現在,“直到那完美的日子。”它是一條持續不斷的道路,而那持續不斷和越照越明亮的光,就是上帝話語的記錄 — 聖經,當它到了指定的時刻,就會把一切都清楚地說明。

因此,期待這一應許的實現,“你們義人當靠耶和華歡喜”。許多人缺乏堅定的信心,以至於不尋求更明亮的光;而且,他們本可以一直行在越照越明亮的光中, 但是因為不忠實和漫不經心,以致上帝讓他們停留在黑暗之中。

上帝那指引教會走向真理的聖靈,將把發生的事情記錄下來並展示給我們,但是在記下的內容之外,我們不需要任何東西,因為《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而有得救的智慧。(參看《提摩太後書》3:15。)

儘管“黑暗遮蓋大地,幽暗遮蓋萬民”乃是事實,但世界不會總是保持在這種狀態中。我們確信“早晨的來臨。”(《以賽亞書》21:12。)現在,上帝讓大自然的太陽照義人,也照不義之人,同樣,在千禧年的日子裡,公義的太陽將為整個世界的利益而照耀,“照出暗中的隱情。”(《哥林多前書》4:5。)它將驅散罪惡有害的霧氣,帶來生命、健康、和平與歡樂。

回顧過去,我們發現那時有光照耀,但是照得微弱。以往世代的應許暗淡模糊。上帝給與亞伯拉罕和其他人的應許,典型性地體現在世俗的以色列的法律和禮儀中,只是一些影子,人們得到的只是上帝那奇妙而又充滿恩典的計劃的一種含糊的觀念。當我們進入耶穌時代,那光增強。在此之前,以色列民族的最高期望一直是,上帝會帶來一位拯救者,拯救以色列人脫離敵手,把他們提升為地上最主要的民族,藉由這種充滿大能的力量與影響的地位,上帝會利用他們作為祝福世上所有民族的代理人。上帝把神國的承繼權賜給他們,從他們一直的期待來看,這種觀念非同尋常;這個被揀選的民族曾經在一個特定的時期得到了所應許的影響力,不論從外觀還是根據人的知識和經驗來考慮,這個民族的期待都是如此不可思議,以至除了極少數人外,幾乎所有的人對這個信息都視若無睹。他們對上帝計劃的盲目和敵意自然地增加;在上帝計劃的進程中,當指定的時刻到來,這個信息就會充分展示出來,天下萬民都會得到邀請,在上帝應許的國度中分享祝福,通過信心的操練,他們必被看作虔誠的亞伯拉罕的子孫,成為上帝賜給他的應許的後嗣。

但是在聖靈降臨之後,耶穌所傳講的福音開始為人們理解,基督的教會瞭解到,上帝對世界的賜福是永久性的,為實現這一目標,神國必定會是靈性的,也確實由上帝的選民組成,是從猶太人和外邦人中揀選出來的“小群”,他們將被提升,轉變成具有靈性的特徵和力量。從此,我們知道耶穌帶來了永生不朽的生命,通過福音彰顯出來。(《提摩太後書》1:10)從耶穌時代開始,光更加明亮地照耀,如同他的預言所說,“我還有好些事要告訴你們,但你們現在擔當不了(或作不能領會)。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原文作進入)一切的真理……並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約翰福音》16:12,13。)

但是,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在使徒們長眠之後,基督教會的大多數信徒開始忽視那盞明燈,指望世俗的教師作為領導,而那些教師趾高氣揚,高傲自大,自添頭銜,自定職務,開始以上帝後嗣的身份作威作福。然後,逐漸出現了一個被稱作“神職人員”的特殊階層,他們自命不凡,也受到他人尊重,成為《聖經》之外對人們信仰與實踐的特別嚮導。這樣一來,就應運而生了羅馬教皇的體系,給予那些容易出錯的人們不適當的尊重,對上帝那絕對可信的話語《聖經》反而被忽視了。

這種對真理的忽視所帶來的邪惡後果確實嚴重。眾所周知,教會和文明世界幾乎全被那個體系所束縛,導致對人類傳統和教義的崇拜。為了擺脫這種束縛,虔誠的信徒們在被稱為“宗教改革”的運動中,為了爭取自由和獲保《聖經》的真理而進行了勇敢而神聖的爭鬥。為了捍衛《聖經》,上帝興起了一隊勇敢的戰士,他們中間有路德、茨溫利、梅蘭希頓、威克裏夫,諾克斯等等。這些人喚起了人們對一個事實的注意 — — 教皇把《聖經》置之一旁,取代了基督教會的教令和教義,提出了一些錯誤的教義和準則,這表明了他們把真理建立在傳統上,是一套違背真理,反對《聖經》的教義。

這些宗教改革家和他們的擁護者被稱為新教徒。因為他們對教皇提出了異議,宣佈《聖經》是信心與行為唯一正確的準則。在宗教改革時代,許多虔誠的靈魂行在光中,就其本身而言,他們此後也放射出光芒。但是,自從改教時代以後,新教徒幾乎沒有取得什麼進步,因為他們不再走在光中,而是圍繞著他們喜愛的領袖們停滯不前,甘願滿足所看到的一切,別無所求。他們在真理的道路上為自己的進步設置了界線,用他們懂得很少的真理作為樹蘺,圈起了大量從他們的“創始”教會帶來的錯誤。因為他們的教義形成於多年以前,多數基督徒對此有一種迷信般的敬畏感,他們認定宗教改革家已經知曉了上帝的計劃,也認為此後不會再有更進一步的理解了。

人們一直為這個錯誤付出昂貴的代價;因為事實上,沒有偉大的真理原則會從錯誤的垃圾中尋回,除此之外,真理的部分會不斷地顯示出來,上述的基督徒卻因受到他們教義的阻欄而被剝奪了認識這些真理的權利。譬如說:大洪水即將來臨,一個人必須有全部的信心才能行在光中,這在諾亞時代是一個真理,但是亞當與其他人對此卻一無所知。現今在佈道時是宣揚一場即將到來的大洪水,而不會是在宣講真理,但是其他出自上帝的真理卻會不斷地顯示出來,我們只要走在那明亮的光中,就會明白這些真理。因此,如果我們僅僅擁有數百年前所顯示的真理之光的話,我們還是處於在某種程度的黑暗之中。

對於行在光明大道上的饑渴慕義者來說,《聖經》是巨大的食品寶庫。有為嬰兒準備的乳汁,有為成人準備的乾糧(參看《彼得前書》2:2;《希伯來書》5:14);不僅如此,還存有適合不同季節和狀況的食物;耶穌說,忠心的僕人應在指定的時節,按時從倉庫中為信仰之家帶來食品 — —“拿出新舊的東西來”。(參看《路加福音》12:42;《馬太福音》13:52。)從任何偏狹的宗教教義或倉庫中是拿不出這些東西來的。我們會從舊東西中取出好的,或者從好東西中取出舊的,但是沒有任何東西是新的。包含在各種教派信條之中的真理有很大程度上被隱藏並混淆在錯誤之中,致使它內在的美與真實價值不可辨別。各種教義互相抵觸,不斷衝突,因為每個教派都聲稱以《聖經》為基礎,所以把思想混亂和明顯不和諧都歸咎於上帝的話語。因此這就興起了一個諺語:“《聖經》是一把陳舊的小提琴,可以用它來演奏任何的曲調。”

怎樣來表示我們這個不信的世代呢?這是由於人們對《聖經》的曲解和被人類傳統特性的迷惑而引起的,然而思想和推理能力的增長,使人們不再盲目而又迷信地敬仰人為的主張,而是想知道我們心中盼望的原因。《聖經》虔誠的研究者總是能夠為他的希望說明原因。只有《聖經》才能賜給人們智慧,教誨人,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參看《彼得前書》3:17;《提摩太後書》3:15-17。)只有這個倉庫才存有無窮無盡的供應品,新的舊的都有 — — 在指定的時節為信仰之家提供食品。《聖經》指出:“義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完美的日子)。”確實,凡是相信這個陳述的人誰也不會聲稱那完美的日子在路德時代已到來;如果是這樣,我們就會做正確的事情,留意我們的燈,因為它“照在暗處,直等到天發亮,晨星在你們心裏出現的時候。”(參看《彼得後書》1:19。)

我們發現自己現在正走在光的大道上這還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行在光中,”不斷進步,否則那永不停息的光將會離去,把我們留在黑暗中。許多人面臨的困境就是,他們坐而不動,不再沿著光的大道上繼續走下去。查一下《聖經》辭彙索引,分析一下那些包含“坐”“站”兩個字的經文,然後與那些包含“行”“跑”的經文比較,就會發現鮮明的對照:人們“坐在黑暗中,”帶著“挖苦”的口吻;不罪人的道路,但是“行在光中”,“為獎賞而跑”。(參看《以賽亞書》42:7;《詩篇》1:1;《希伯來書》12:1。)

我們相信,領會完美的知識不是在過去的事、而是在未來 — — 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要承認這個事實,否則會對我們天父神聖計劃的鮮明啟示方面缺乏瞭解和期待的準備。的確,為了尋求關於現在與未來的全部知識,我們仍然要追溯到先知和使徒的信息;然而,並非因為他們總是比我們更能理解上帝的計劃與目的,而是因為上帝把他們作為代言人,與我們,也與整個基督教時代的所有信徒傳授與他的計劃有關的真理,直到真理完全顯現。這個事實得到了使徒們充分的證實。保羅告訴我們,上帝已經讓基督教會知道了他計劃的奧秘(秘密),就是他自己的意圖。這個奧秘以前從未顯示過,儘管上帝用隱秘的話把它記錄下來,但是在指定的時刻到來之前,人們無法知曉。上帝的目的是為了我們能夠睜開理解的眼睛,充分意識到專門為基督教時代的信徒設計的“從上面來的呼召”。(參看《以弗所書》1:9,10,17,18;3:4-6。)這些話清楚地向我們顯示,先知和天使都不明白講過的預言的含義。彼得指出,當先知們急切地尋求預言含義的時候,上帝告訴他們說,隱藏在他們預言中的真理不是為了他們自己,而是為了我們這些基督教時代的人。他勸勉全體基督徒要遵照這個教導,繼續盼望將來的恩典(恩惠和賜福)— — 得到更多關於上帝計劃的知識。(參看《彼得前書》1:10-13。)

雖然耶穌應許所有的基督徒都會得到指引而明白全部真理,但是顯而易見,真理是逐漸顯示出來的。在使徒時代,基督徒不受後來在羅馬教皇統治下出現的許多錯誤的束縛,但是我們不能認定,早期教會能像今天這樣對上帝的計劃有深刻和清楚的理解。還有一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雖說聖經上所有的著述都是上帝所指引和默示的,都和先知的信息一樣地真實,但是每個使徒對上帝計劃的理解也有程度上的不同。為了說明認識上的不同,我們必須記住當福音開始傳向外邦人的時候,除了保羅之外,彼得和其他使徒都曾有過一度搖擺的行為。(參看《使徒行傳》10:28;11:1-3;《加拉太書》2:11-14。)保羅從先知的信息、上帝以往的奇妙作為和賜給他本人的直接啟示中得到感召,對上帝的計劃是深信不疑的。彼得的懷疑和保羅的確信,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與其他使徒相比,保羅顯然得到了更豐富的啟示。他沒有得到允許,讓基督的教會知曉這些啟示,甚至也沒有完全明白地告訴其他使徒(參看《哥林多後書》12:4;《加拉太書》2:2);但是,我們仍能看到上帝賜給保羅的這些異象和啟示,對整個教會的價值;雖然他沒有得到允許說出他看到的異象,也沒有詳細說明上帝與“未來時代”有關的奧秘,但是他所看到的異象賦予他的訊息是意味著一種力量和描繪似的深奧意義,根據後來發生的事實、預言的實現和聖靈的指引,我們能夠比早期教會更完全地領會保羅的信息。

為了證實前面的表述,我們記起《聖經》的最後一部經卷 — — 大約寫於西元96年的《啟示錄》。該書導言部分的內容宣佈,它是對以前不能理解的事情的特別啟示。這就證實至少到那個時刻,上帝的計劃尚未完全顯示。直到現在,它的書名所暗示的一切 — — “一種伸展”和“一種啟示”也還沒有完全展現。在早期教會關注的範圍內,可能對本書的任何部分都毫無理解。即使是約翰,他看到了那些異象,可能忽視了他所看到的事情的重要意義。他既是先知,也是使徒;作為一名使徒,他理解並傳授什麼是“按時分的糧”;作為一位先知,他說出的預言會在未來的季節按時為家裏的人提供“糧食”。

在基督教的早期時代,一些聖徒通過分析研究這部象徵性的經卷,尋求對整個教會未來的理解,毫無疑問,所有讀過並理解它的教義內容的人,即使只是一部分,也會得到應許的賜福。(《啟示錄》1:3)這部書繼續展開,在宗教改革時期,他為路德判定羅馬教皇制度的性質提供了重要幫助;路德曾擔任天主教的高級教職,盡心盡職,但是他認定羅馬教皇確實就是這位使徒提到過的“敵基督者”,現在,教會的歷史使我們看到使徒的這一預言絕大部分都已經得到了證實。

由此可見,上帝逐漸展現他的真理,顯明他那非常豐富的恩典;因而,與教會歷史上的任何時期相比,在當今所出現的光是更為明亮。

“我們仍將看到新的美善,
以及越來越明亮的光。”



Dawn Bible Students Association
Home Page  |  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