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研究”叢書
第一卷

上帝永恆的計劃


第十五章

耶和華的日子

主題大綱

“耶和華的日子”,“報仇的日子”,“發怒的日子”;大患難時期;大患難的原因;《聖經》對此的見證;烈火與風暴,震動與熔化,象徵的顯示;大衛的見證;啟示者的見證;對立的勞資雙方對目前的處境與未來展望的觀點;不會成功的補救;在指定的日期揭去面紗,明白真理;對此的證據;聖徒在患難時期的狀況及其對此的正確態度。

decorative line

“耶和華的日子”是在上帝王國中的一個階段的名稱,是在基督統治之下,逐步在地上“建立”起上帝的國,這時世上的國就要被廢去,並且撒旦的權力及其對人類的影響也要受到約束。那是一個大患難的黑暗日子,到處都可以看到巨大的災禍,悲痛和困難降臨到人類。如此大的轉變,不得不有這樣劇烈的變革,也一定會引起大災難,這並不奇怪。在每個時代裡,小規模的革命都會引起災難;這次的變革,與以往的任何革命相比要大的多,那時必定會有大災難,從世界的起頭直到如今,從未出現過的大患難 —— 從來沒有這樣的災難,後來也必沒有。參看《但以理書》12:1; 《馬太福音》24:21, 22。

為何稱為“耶和華的日子”,這是因為,儘管基督擁有君王的尊稱和權力,並且將作為耶和華的代表顯現,在大患難的時期掌管一切事物,他先是以耶和華將軍的身份征服一切,之後才會以和平之君的身份,賜福一切萬物。同時,當那些錯誤和不完美的觀點與制度瓦解時,新的權威將會興起,他最終將被眾人承認並擁戴為萬王之王。因此這就是先知們所提及到耶和華的作為是要建立基督的統治:“我就將列國賜你為基業,將地極賜你為田產。”(《詩篇》2:8)“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天上的上帝必另立一國。”(《但以理書》2:44)亙古常在者確實掌權,有一位像人子的被領到他面前,在那裏賜給他統治地位,眾王都事奉他,順從他。(參看《但以理書》7:9, 13, 14, 22, 27)對此保羅補充說,當基督完成他的統治目標,“那時,子也要自己服那叫萬物服他的[天父]。”《哥林多前書》15:28。

這個時期被稱為“我們上帝報仇的日子”,或者“發怒的日子”。(參看《以賽亞書》61:2; 63:1-4; 《詩篇》110:5)但是,僅只領會到是上帝發怒的想法,或者猜想為上帝的怨恨,這是嚴重的錯誤。上帝建立了可靠的律法,他的運作都與律法和諧一致,那些不論出於任何動機與此抵觸的人們,都會由於自己的因素而自食其果。除了極少數人之外,上帝對人類的忠告不斷地被拒絕;正如我們已經表明的,上帝任憑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行那些不合理的事,存邪僻的心。(參看《羅馬書》1:28)他因此把特殊的眷顧侷限在亞伯拉罕和他的子孫身上,他們也聲言期望行上帝的義路,事奉上帝。以色列這個民族,心地剛硬,對上帝沒有誠意之心,當然不僅阻礙他們接受彌賽亞,而且也帶引他們陷入災難,導致他們的國家滅亡。

因此,在福音時代的真正基督教會(這類人的名字已寫在天上)得到真理的真光,已經在文明的世界中對正確與錯誤、善良與邪惡之間的不同,為真理作見證了,在將來的時期,一方將得到獎賞、另一方則將受到懲罰。(參看《約翰福音》16:8-11; 《使徒行傳》24:25)如果人們已留意到主的教導,這應該就會對他們產生重大的影響,但是如果他們仍然固執任性,很少從《聖經》的忠告中吸取教訓,那麼由於他們的疏忽,以致在主的日子裏,遭受苦難也是必然的結果。此外,也可以說這是上帝的憤怒,因為他們漠視了他的忠告,因此行的不義,就得了不義的工價。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災難降臨到世界是罪有應得的自然後果,這些上帝早就預見到了,如果他們聽從他的忠告,也就會受到他的保護。

上帝給教會的信息是: “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羅馬書》12:1),他給世人的信息則是:“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詩篇》34:13, 14)很少有人注意到這些信息。只有一小群人做出了犧牲;至於世人,儘管把 ——“誠實是上策,”釘為座右銘,但是通常都忽略了實踐。世人寧願留意貪婪的聲音 —— 盡可能地得到這世界的財富、榮譽和權力,無論如何不擇手段,也不管因你的獲得而導致他人的損失。總而言之,如果上帝律法的原則能被重視而得到遵守的話,主的日子的這個災難就不會到來,也不可能到來。那律法概括的要點為: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要愛人如己。(參看《馬太福音》22:37-39)由於墮落或是肉體的慾望對抗上帝的律法,不服從這律法,因此災禍必將降臨,這是必然的後果,就像播種後的收穫一樣。(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

肉體或是墮落的慾望,非但不會愛人如己,反而是自私貪婪 —— 甚至經常引起暴力和謀殺,把別人的東西據為已有。無論做什麼,自私的動因總是一樣的,除非受到出身的境況、教育和環境所抑制。世上的各個時代向來全都一樣,要直等到在彌賽亞的鐵仗轄管迫使之下,除了愛之外,既沒有權勢也沒有貪婪,愛將決定什麼是對的,並實施,直到所有的人都有機會學習到愛和公義的律法與自私及權力的相比之下所帶來的優厚恩惠;直到在真理和公義的光照感化下,人們自私的鐵石心腸將再次變為上帝稱為“甚好”的一顆肉心。《以西結書》36:26。

回顧過去,我們不難看到人從似上帝般的愛與美善如何變為無情和自私。這都是由於人類的不服從,而失去了上帝的恩惠,並一旦被逐出一切所需都得到豐富供應的伊甸園,便陷入了趨於助長自私自利的環境中。當我們被定罪的祖先出發並開始了生命的搏鬥,尋求延長生存的最遠範域,他們馬上遇到了荊棘、蒺藜和貧瘠的土地;必需經過一番奮鬥,汗流滿面才得糊口,這都是上帝早就聲明過的。漸漸地,他們的心智和道德品行都開始因為缺乏發揮而受阻礙,反而從持續不斷地行使不良的品德中,持有更充分的發揮能力。然而生計成為生命中的主要目標和重心所在;工作的薪資代價即成為評估其他一切利益的標準,金錢成為人類的主人。在這種情況下,無疑地,人類變得自私、貪婪,貪得無厭,而每一次的力爭都是為了得著更多,難道金錢的使用首先是為著生活所需,然後就是為榮譽和過奢侈的生活嗎?這只不過是撒旦所利用的固有手段的趨勢。

在過去的時代中,在各種的權勢下(尤其無知、種族歧視和民族自豪等),世界的巨大財富通常掌握在少數統治者的手中,民眾把他們當作國家的代表,以奴隸般的服從作為回報,他們通過手中的財富,感到一種驕傲,就如同自己是上帝權力的繼承人。但是,當耶和華預定通過彌賽亞之手來復興、賜福這世界的時間臨近時,他開始以現代的設施和發明揭去無知和迷信的面紗;隨之而來的是民眾的權利普遍提升,地上統治者的權力開始削弱。世界的財富不再掌握在國王們的手中,而主要是在人民的掌握之中。

雖然財富帶來許多的邪惡,但也帶來了一些祝福:富人得到較好的教育,但是這樣一來,他們在知識方面就超越比較貧窮的人,而且或多或少地與王權聯合。因此存在了這種同時得到金錢與教育支持的貴族階層,而且貪婪的鬥爭幫助貴族們得到一切能得到的東西,不惜一切代價使自己保持顯貴的地位。

但是,隨著知識的普及,也由於人民利用現在如此豐富的教育設施,他們開始為自己著想;人們的自尊與自私自利的本性以及在少許知識的引導下(有時這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幻想著能找到途徑與方法,以獲得現在少數人們所擁有的財富,花費在有利於所有人類的情境、尤其是有利於他們自己。毫無疑問,他們中的許多人真誠地相信,瑪門 (錢財)的崇拜者(一方是他們自己,一方是財富者)的利益矛盾能夠容易、公平地得到調節;無疑,他們覺得要是他們富有,也會非常慈善,完全願意愛人如己。但是他們顯然是在自欺欺人;因為從他們當前的情況來看,很少有人真正的表現出這種精神,如果說在支配這世界的微小利益上有不忠心的人,即使他們更加富有,也同樣不會是忠心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因為在富人中一些心腸最硬和最自私自利的人,正是那些出身微賤的暴發戶。

儘管譴責、絕不原諒所有階層中的貪婪與自私,但是在另一方面,還是值得提及的:為了救助病弱無助和貧窮的人,以及為大眾的利益與援助所做的設施,像收容所、醫院、貧民院、公共圖書館、學校和各種其他企業的形式,這些設施的供應主要是由稅收和來自富人的捐贈維持的。這些機構的存在幾乎總是歸功於富人中那些樂善好施的人,原因是比較貧窮階層的人們既沒時間,也不具備一般所需的教育和興趣去帶動這些機構,使它們能夠成功地運作。

然而,今天在富有和勞動階層之間可以看到一種不斷增長的對立傾向 —— 在勞動階層這一部分的人們愁苦不斷,反之富有者則越來越冷漠無情,只相信法律的權力將會保護他們,也自認為是屬於他們的權利。因此,富人更加靠攏政府;而工薪階層的人們開始思考,律法和政府是為了幫助富人、剝削窮人而設立的,因此被引向共產主義和無政府狀態,他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利用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好的需求,而沒有意識到最糟的政府、最龐大的費用開銷,也總比根本沒有政府要來得好些。

由於人類的不完美,在心智、道德和身體方面全都不完美,在這種情況下,人類的知識和自由的增長,將會導致當前的法律規定、社會和宗教制度被廢除;許多經文中清楚地表明,這將是災難的特徵。我們在下文中屆時將會引證這些經文;但是在這裏,我們只能注意到經文中的一小部分,同時忠告我們的讀者,在《舊約》中的許多預言,大都在描述埃及、巴比倫和以色列,其中不僅預言真實的應驗了,而且在將來也會再次的發生,和有更大的應驗。因此,像巴比倫的毀滅這樣的預言等等,我們必定要考慮到在將來會發生很大的事,超越我們所能想像的,所以我們要承認既有一個象徵性的、也有一個非象徵性的,即是一個真正的巴比倫。在《啟示錄》中有許多預言,其中包括真正的巴比倫在已成為廢墟很久之後才被記載的預言,這顯然只適用於象徵性的巴比倫;但是在舊約中先知們的預言顯然是指真正的巴比倫,然而卻與新約中的預言非常類似,因此,從某種特殊意義上來講,這些類似的預言顯示出是屬於象徵性的巴比倫。在這更大即將應驗的預言中,埃及代表世界;巴比倫代表名義上的教會,稱為基督教國家;然而如上所述,以色列通常象徵著整個世界上那些稱義人們的情況,這個世界將會有 —— 君尊的祭司,神聖的利未人以及有信心與敬虔的人民,通過贖罪祭而得以稱義,實現與上帝和好的關係。對以色列的預言是賜福的應許,對埃及的預言是瘟疫,但對強大的巴比倫卻是完全和永遠的顛覆,這真是令人驚奇,“好像大磨石,扔在海裏”(《啟示錄》18:21),永遠不會復原,永遠受到憎惡。

使徒雅各指出這是患難的日子,講述到它就是資本家和勞工之間所存在的差別結果。他說道:“嗐!你們這些富足人哪,應當哭泣、號咷,因為將有苦難臨到你們身上。你們的財物壞了[失去了價值],衣服也被蟲子咬了。你們的金銀都長了鏽。那鏽要證明你們的不是,又要吃你們的肉,如同火燒。你們在這末世,只知積攢錢財。工人給你們收割莊稼,你們虧欠他們的工錢。這工錢有聲音[因為你的囤積]呼叫。並且那收割之人的冤聲,已經入了萬軍之主的耳了。”(《雅各書》5:1-4)他補充說,資本階層由於過去習於奢侈的生活,這將引來災難,他們的花費主要是從他人的利益中獲得,在這個階層中有一些是正直的人,他們卻因沒有抵抗這種誘惑,以致失去了真正永恆的生命。使徒勉勵“弟兄們”要耐心地忍受,無論他們的情況如何,要有遠見,期待通過主得到拯救。現在可以看到,事情的真相正逐漸地顯示出來;在這個世界中的清醒者,“人想起那將要臨到世界的事,就都嚇得魂不附體。”眾人都知道,我們的時代恆久以來的趨勢是勞動工資過低,除非工價被人為所維持,或者通過勞工聯盟、罷工等才得以提高工資;以現在的大眾觀點來看,眾人都能看到當勞工方面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時,必定將會引起革命,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而已。這將引起資本家的恐慌,他們將從商貿和製造管道中退出,儲藏和積蓄財寶,因他們的財富閒置並無法做任何的投資,並且還需付出資金來保護他們自己的財富,這對資本家來說是種巨大的煩惱。這種改變必將導致破產、金融恐慌和經濟蕭條,因為現時所有的大商務貿易,大部分都以信貸方式經營運作。所有這一切產生的結果,自然必將造成成千上萬的雇工失業,而他們是依靠工資來維持日常生活的,這一切也會使世界充滿無業遊民,他們的貧困將不顧所有的律法。於是,正像先知所描述(《以西結書》7:10-19)的那樣,那時買主不可歡喜,賣主不可愁煩,因為烈怒已經臨到他們眾人身上。財產將不能確保安全。手都發軟,無法避開災難。他們要將銀子拋在街上,金子也將蕩然無存。當耶和華發怒的日子,他們的金銀不能救他們。

不要忘記,當以色列這個國家存在的最後四十年卻是遭逢苦難的日子,是上帝“報仇之日”臨到了這個民族,最終他們的國家完全被滅亡,但是,上帝對以色列人民發怒的日子只是一個預兆或表徵,將來要臨到名義上的基督教國家的災難將會更為巨大、更為廣泛,正如以色列這個民族,在他們過去的歷史中蒙受恩惠的時期,即是象徵著福音時代,這點我們將會進一步地說明。到時,所有的人將會明白,為什麼這些預言與主的日子是有關連的,對以色列和耶路撒冷的陳述,也清楚地顯示出這些關連是包括所有人類在內的整個預言應驗。

讓我們來看另一位先知的見證(《西番雅書》1:7-9, 14-18)。“耶和華已經預備祭物,將他的客分別為聖。[比較《啟示錄》19:17。]到了我耶和華獻祭的日子,必懲罰首領和王子,並一切穿外邦衣服的。到那日,我必[還要]懲罰一切跳過門檻[掠奪者],將強暴和詭詐得來之物充滿主人房屋的。[這不僅表明財富和權力在這個患難的時期將會被顛覆,而且顯示出,那些在當時被上天用來作為工具的人們是上帝利用他們來粉碎當前的制度,同樣地,也因他們的不公正和不義的行為,將來必會受到懲罰;因為將要到來的災難將涉及到所有的階層,苦難將臨到眾人。]

“耶和華的大日臨近,臨近而且甚快,乃是耶和華日子的風聲。勇士必痛痛的哭號!那日是忿怒的日子,是急難困苦的日子,是荒廢淒涼的日子,是黑暗,幽冥[不能確定將會發生何事,就像當前的苦惱一樣],密雲[苦難],烏黑的日子。是吹角呐喊的日子[第七次象徵性號角,響徹這個患難的日子,亦稱為上帝的號角,因為與主的這個日子的事件有關],要攻擊堅固城,和高大的城樓[人民對強大和堅守的政府擾嚷和鬥爭]。我必使災禍臨到人身上,使他們行走如同瞎眼的[在半信半疑中摸索,不知道要追尋哪條道路],因為得罪了我。他們的血,必倒出如灰塵,他們的肉,必拋棄如糞土。當耶和華發怒的日子,他們的金銀不能救他們[儘管從前的財富使他們安逸而且奢侈至極]。他的忿怒如火,必燒滅全地,毀滅這地的一切居民[指富人],而且大大的毀滅。”因此,這種災難將會毀滅許多富人,這意味著他們將不再是有財富的人,然而毫無疑問地,這種災禍也將會連累到各階層的許多生命的喪失。

我們應該不要試想從各種不同的觀點,去追查先知們對於患難時期所講述的細節,而是應該簡要地思考在上節中先知們所提到的觀點,即“他的忿怒如火,必燒滅全地”。 西番雅這位先知再次提到同樣的火以及相關的內容(參看《西番雅書》3:8, 9),說道:“你們要等候我,直到我興起擄掠的日子,因為我已定意招聚列國[人民],聚集列邦,將我的惱怒,就是我的烈怒[因共同的利益,所有國家的人民聚集反對當前的政府,這種情況正在滋長中,最終,王國們將會為了共同的安全而聯盟,因此災難將會臨到所有的王國,一切都將覆滅],都傾在她們[列國]身上。我的忿怒如火,必燒滅全地。那時,[這些王國毀滅之後,以及當前的社會制度在災難的烈火中消除之後]我必使萬民用清潔的言語[純潔的話語,未被人類的傳統玷汚],好求告我耶和華的名,同心合意地事奉我。”

上帝的憤怒之火是一種象徵,是強而有力的象徵,表示將極大的災難和毀滅覆蓋全地。從實情看來,在災難之後繼續存活的人們,能獲得蒙福,顯而易見地,這不是像一些人所推測的那樣,是指真正的火。又從另一實情看來,這些繼續存活的人們也不是如有些人所猜想的是聖徒們,他們是後來轉向事奉主的,而聖徒們卻早已轉變成靈性生命了(轉化)。*

* 一些人把聖經中所描述的火看作真正的火,認為原本的大地要被燒滅、熔化,等等。我們以這一點,作為對這種理論的反駁。這些人為了迎合他們的理論,聲稱這裏提到的“人民”是指聖徒們,等到大地熔化並冷卻之後,將返回大地,建造家園,居住在其中,栽種葡萄園,吃其中的果子,他們親手勞碌得來的必能長久享用。他們認為活在今世的這些年歲裡是為了承受產業而進行的培訓或者準備,根據他們的理論,他們忘了,在等待地球冷卻的上千年或者更長的時間裡,他們生存在空中,將要完全失去培訓或者準備的經驗。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是對我們的主、使徒和先知們說過的比喻、象徵和暗喻都認為是真實的事情因而導致這種結果。接下來同樣的錯誤,他們聲稱在這場烈火之後眾山和海洋皆不復存在,但他們沒有認識到這火也同樣是象徵性的火。

貫穿整部《聖經》,如果應用在象徵性時,大地象徵著社會;眾山象徵著王國;天堂就象徵著靈性大能的管制;海洋象徵著這世界的動盪、騷亂、世人的不滿。代表著任何東西的毀滅都是焚燒,如稗子、渣滓、地上(社會組織),或者任何可能的事物。在象徵中當硫磺加添到火裡,是強化了毀滅的觀念;因為沒有什麼能比硫磺的氣體對所有的生命更為致命的了。

在腦海中有了這種觀點,如果我們再重新討論彼得對於憤怒之日的象徵性預言,我們就會發現它與上述先知們的見證是完全一致的。他說:“故此,當時的世界被水淹沒就消滅了。[這裏說的不是真正的天地在當時被毀滅了,而是在洪水前對萬物的管理或者安排的情況終止了。]但現在的天地[現時的年代],還是憑著那命[上帝的權柄]存留,直留到不敬虔之人受審判遭沈淪的日子,用火焚燒。”事實上的洪水是真正的水,這導致有些人相信這火也一定是真正的火,但是決不能這樣理解。上帝的殿曾由真正的石頭建成,但是教會是上帝真正的殿堂,這個事實是不可反駁的,它建造在靈性的建築之上,是神聖的殿堂,不是用地上的建築所造。諾亞方舟也是真正的方舟,但是它也是一種象徵,代表基督和他的大能將會再次重組社會。

“但主的日子要像賊在夜間[觀察不到]來到一樣。那日天[當前在空中掌權的撒旦,他是首領或者王]必大有響聲[嘶嘶聲]廢去,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社會組織]和其上的物[自尊、等級、貴族、王權]都要燒盡了。……在那日天被燒就銷化了,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熔化。但我們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的靈性權力,即基督的王國]新地”[地上的社會組織建立在新的基礎上 —— 以愛和公義為基礎、而不是權勢和壓迫]。《彼得後書》3:6, 7, 10-13。

應當記住,有些使徒也是先知 —— 特別是彼得、約翰和保羅。然而使徒們是上帝的代言人,陳述以前先知們為了教會的利益所發表的言論,他們也被上帝用來預言將要發生的事情,也就是上帝在他自己的時間裡興起了合適的僕人或者預言者,他們是忠心的僕人,為主所派,管理家裡的人,按時分糧給他們(參看我們的主關於這個問題的陳述《馬太福音》24:45, 46)。使徒作為先知,得到啟示記下一些事情,這些事並不是在他們的年代裏應驗,他們不能完全理解到其中真正的含義,正如《舊約》中的先知們那樣(參看《彼得前書》1:12, 13),雖然像他們一樣,使徒的話得到特別的指示和引導,並且具有深奧的意義,但是當他們在說這些話的時候,卻不明白它們的意思。因此要強調的是,不論誰是上帝的代言人或者交流的管道,教會永遠是上帝親自指導和牧養的。儘管他的某些代言人並不完美,但有了這樣真正的認識,必然會引導我們對上帝的話語《聖經》更加堅定信心和信賴。

先知瑪拉基以同樣的象徵說到主的日子(參看《瑪拉基書》4:1)。他說:“那日臨近,勢如燒著的火爐。凡狂傲的和行惡的必如碎秸。在那日必被燒盡,根本枝條一無存留。”驕傲,或是會引發傲慢和壓迫的所有其他因源,都將在主的日子裏遭難毀滅和在隨後的千禧年時代的管訓之下全部被消滅,後面一種情況在《啟示錄》20:9中有具體的描述。

儘管驕傲(以一切罪惡與可憎惡的形式表現出來)要被完全地根除,所有的傲慢和邪惡要被全部毀滅,但是這一類人的後果不是沒有改善的希望。不是的,我們要感謝上帝:雖然上帝公正的義憤之火將燃燒,但是最高的審判者還是將給予機會,把一些人從火中搶出來搭救他們(《猶大書》23);就只有那些拒絕幫助的人才會與他們的驕傲一起毀滅;因為他們使驕傲成為他們性格的一部分,拒絕改過自新。

同一位先知對於這個日子也作了另外的描述(《瑪拉基書》3:1-3),再次用火的象徵說明了上帝的兒女將如何被潔淨和賜福,即是毀滅錯誤的理論,要煉盡他們的渣滓,使他們潔淨,把他們帶到自己的身邊:“萬軍之耶和華說……立約的使者,就是你們所仰慕的,快要來到。他來的日子,誰能當得起[試煉]呢?他顯現的時候,誰能立得住呢。因為他如煉金之人的火,……他必坐下如煉淨銀子的,必潔淨利未人[象徵著信徒們,他們的頭領是君尊的祭司],熬煉他們像金銀一樣。他們就憑公義獻供物給耶和華。”

保羅提到同樣的火,以火象徵著這試煉的過程,在主的日子裏這試煉的結果將會影響信徒們的結局(參看《哥林多前書》3:12-15),這就清楚地表明,象徵性的火將消滅所有錯誤,以此達到信心的純潔。之後他宣稱只是對那些把他們的信心建立在唯一被確認的基礎上、即基督耶穌完成的救贖事工之上的人們,然後他說:“若有人用金、銀、寶石[或者說與上帝的真理一致的特性]、草木、禾楷[與傳統的錯誤一樣不堅定的特性],在這根基上建造[特性]。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他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參看《彼得後書》1:5-11]。”確實,即使最有偏見的人也會承認,這試煉靈性事工的火不是真正的火,而是一種充當運用的象徵,在這裡代表以木頭、草木與禾楷建造的品質絕對會遭到毀壞。但這火沒有能力毀滅建立在上帝真理上的金、銀、寶石,以及建立在基督贖罪祭磐石上的信心與特性。

使徒保羅指明了這一點,說道:“人在那根基上[基督之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他獲得的獎勵將與他建造工程中的信心成正比,使用真理來發展真實的特性,穿戴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因為沒有信心而失去獎賞]。自己卻要得救。雖然得救乃像從火裏經過的一樣”——被燒焦、灼傷、得到警告。所有信心建立在基督救贖的磐石基礎上的人都確信:相信以他(基督)的公義為他們遮蔽的人,誰也不會永遠完全迷惑。但是那些在清楚、完全理解了其中的真理之後,仍然故意拒絕基督以及他的救贖的人,將會遭受第二次死亡。參看《希伯來書》6:4-8; 10:26-31。

還有另一種象徵性的方式描寫主的日子裏的災難。使徒表示(《希伯來書》12:26-29),在西奈山頒佈的律法盟約是象徵在千禧年時代或者基督王國統治世界開端時的新約概論。他說,在象徵中上帝的聲音震動了大地,但如今他應許說:“再一次[最後]我不單要震動地,還要震動天。”對此使徒解釋說,“這再一次的話[陳述],是指明被震動的[假的、虛構的、不是真理],就是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使那不被震動的[只有真理、公義的行為]常存。所以我們既得了不能震動的國,就當感恩,照上帝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上帝。因為[正如經上所記],我們的上帝乃是烈火。”由此我們看到,這位使徒用大震動的風暴象徵主的這個日子裏的災難,其他使徒在別的地方則運用火作為象徵。我們在這裏注意到同樣以火為象徵描述的事件,也就是說,要肅清來自信徒和世人的一切虛言,這些不真實的虛言包括對上帝的計劃、特性和真理的錯誤認識,也包括對世上社會與人民律法的錯誤認識。如能擺脫這些捏造的錯誤,這將會對所有的人真正有益,這些捏造的錯誤臨到人類,大都是由於人類自身墮落的渴望、同時也受到公義的狡詐仇敵 —— 撒旦的狡猾詭計;但是對於涉及到所有要被消滅的人來說,這將是他們巨大的損失。在上帝永不動搖的公義王國中那榮耀的光輝出現之前,將會是可怕的烈火,恐怖的風暴,苦難的黑夜。在千禧年的日子裡,公義的日頭要發出光輝和大能來,不僅其光線有祝福和醫治疾病、老死之能,世界也會得到拯救。比較《瑪拉基書》4:2和《馬太福音》13:43。

透過先知大衛的詩歌,上帝欣喜地預言了關於我們主第一次降臨的諸多事情,大衛對於那個災難的日子作了一些生動的描繪,以此預言性地介紹主的榮耀統治;他在描述中交替地使用了火、風暴和黑暗這些不同的象徵。例如,他說(《詩篇》50:3):“我們的上帝要來,決不閉口。有烈火在他們面前吞滅,有暴風在他四圍大刮。”在《詩篇》97:2-6中寫道:“密雲和幽暗,在他的四圍。公義和公平,是他寶座的根基。有烈火在他前頭行,燒滅他四圍的敵人。他的閃電光照世界。大地看見便震動。諸山見耶和華的面,就是全地之主的面,便消化如臘。[新的]諸天[隨後]表明他的公義,萬民看見他的榮耀。”在《詩篇》46:6中寫道:“外邦喧囔,列國動搖。上帝發聲,地便熔化。”再看(《詩篇》110:2-6):“你要在你仇敵中掌權……在你右邊的主,當他發怒的日子,必打傷列王。他要在列邦中刑罰惡人,屍首就遍滿各處。他要在許多國中打破仇敵的頭[統治者]。”再看(46:1-5):“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所以地[社會]雖改變,山[王國]雖搖動到海心[被狂暴的人們吞沒],其中水雖咆哮翻騰[狂怒],山雖因海漲而戰抖,……到天一亮,上帝必幫助這城[基督的新婦,有忠心的‘小群’]”。在同一首讚美詩的第6-10節中,同樣的故事以另外的象徵重新敍述道:“外邦喧囔,列國動搖。上帝發聲,地[社會]便熔化。萬君之耶和華與我們同在。雅各的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然後,從更遠的角度來看那動亂時期的結果,他補充道:“你們來看耶和華的作為,看他使地怎樣荒涼……你們要休息[啊,人們 ! 不要再行你們從前的道路],要知道[使你們知道]我是上帝。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新地”或者社會的新制度和安排將尊崇上帝和他的律法,治理並統制一切。

另一個事實的見證,主的日子將是大災難的日子,是毀滅所有形式的邪惡(但不是大地真正燃燒的日子),在《聖經》最後的象徵性預言中為此提供了證據。談到當主將獲得大能權力進行統治的這個時期,在《啟示錄》中以風暴這樣描述著:“外邦發怒,你的忿怒也臨到了。”(《啟示錄》11:17, 18)還有:“有[雙刃的]利劍從他口中出來,可以擊殺列國。他必用鐵杖轄管他們。並要踹全能上帝烈怒的酒榨……我看見那獸[象徵性的],和地上的君王,並他們的眾軍,都聚集,要與騎白馬的並他的軍兵爭戰。那獸被擒拿,……假先知,也與獸同被擒拿。他們兩個就活活地被扔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裏。”《啟示錄》19:15, 19-20。

這裏,我們不能離開主題去考察“野獸”、“假先知”、“形像”、“火湖”、“馬”等象徵。我們將在隨後的書卷中介紹這些內容。現在務必請注意,我們在這裏把巨大的象徵性戰役,以及收取地上葡萄樹的果子描述為當前時代的結束和千禧年時代的開始(參看《啟示錄》20:1-3),這與在其他地方稱為火、風暴、震動等等都是涵蓋著同樣巨大的災難事件的另一類象徵性表述方式。請注意在《約珥書》2:9-16和《以賽亞》13:1-11章節中都以相類似的象徵來描述同樣的事件,它們卻顯著的和諧一致,這和《啟示錄》中戰役和酒榨等象徵性的描述也都有關係。多種象徵性描述的運用,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認識到主的日子的所有重大和顯著的特徵。

當前的情形

在這兒,我們先不討論關於那個日子的預言性敍述,而是要特別多留意當前世界時事的局勢,就如現在我們看到,逼近的衝突,情況進展迅速,當這衝突達到可怕的極點時,必需要迅速結束,否則人類將會滅絕。這場戰役的敵對雙方已經清晰可見。一方是富人、自大和傲慢,另一方則是遍佈各地的貧窮、無知、頑固和對別人不講道義的窮人。雙方都受到自私動機的驅使,他們正在文明世界的各角落組織各自的勢力。我們以真理膏抹的眼睛,放眼望去,無論在哪里,都能看到大海和波浪已經在咆哮,向著群山衝擊,浪花四濺,就如同那些繼續不斷增長的混亂和不滿分子們的恐嚇與攻擊所呈現的那樣。我們也能看到,社會各種派系或者組織成員之間的磨擦,正迅速地達到先知們所描述的特定時刻,那時大地(社會)將起火,各個組織分子將被相互產生的熱力熔化和分解。

當然對人們來說,無論處於爭論的哪一方都是難為的,要去理解對方與自身的利益、行為和教育的差異,這的確是件困難的事。富有者覺得他們在世界物資的分配中有權得到更高的比例份額;有權以盡可能低的價格雇買勞工和各種商品;有權擁有他們努力的成果;有權使用他們的智力經營他們的商務,為自己創造利潤,積蓄增加他們的財富,不管別人如何受到環境壓力的逼迫,如何竭盡全力,即使不求舒適,也好不容易才能過活。他們的理由是:供求規律中供應者必須處於統治地位;這是不可避免的;世界上總有富人和窮人;再說如果財富是在早晨被平等分配,有的人會因為揮霍或者不節制,在夜晚降臨之前就變成窮人,而有些人則會由於更加節儉而成為富人。此外,他們會竭力爭論說,除非有希望能獲得利益,否則還能期盼那些具有聰明才智的人,冒著巨大損失的風險,來管理大型企業,雇用成千上萬的人嗎?

相反地,技工和勞工們會說:我們看到,儘管今天工人階級享有許多利益,勝於以往的其他年代,有了較高的報酬,也因此可以獲得較舒適的生活,然而勞動者只能享有這樣的權利而已,長期以來一直被剝奪了其他的權益;正因如此,在我們的年代中,勞動階級也能從發明、發現和知識的增長等優勢中,正當地得到利益的權利。我們承認勞動者的可敬,我們也承認,當他們有著良好的見識、教育、誠實和道義時,勞動的行業也會像任何職業一樣的光榮,也會擁有同樣多的權利。相反地,我們認為對所有遊手好閒的人來說,無論他們有什麼才能或者做什麼行業,都是一種不名譽和恥辱。所有值得被尊重和感激的人,都應該在某些方面有益於他人。尤其我們看到當前在智力、社會和金融等方面的進步和發展,使我們認識到,這一切的成果可以說大多都是環境造就成的,並非我們自己或者我們的雇主所設計形成的。尤其是在過去的五十年,我們看到自己,以及所有人改進的狀況,都因人類的聰明才智增長以及種種發明等大量增加的結果。勞動階級和資本階級在這波浪潮中得到提升,達到更高的水準,這些事情發生的如此地快;如果我們能夠看到浪潮繼續上漲的前景,能夠使所有人受益,我們應會感到滿意;但是我們現在卻焦慮不安,因為我們看到的情況並非如此,我們看到大潮開始轉向,我們看到許多人因而增加了財富,穩定、安全地安頓在安逸、奢侈和富裕的岸邊,而大多數人卻沒有因此得到安居和生活的保障,反而被現今退潮的潛流帶回到從前或者更差的危險境地中。所以,也正是這種危險才使我們在為時未晚之前,想抓住某些東西,確保我們當前的情況和進一步的發展。換句話說,我們(技工和勞動者)看到,儘管所有人類大量分享當時的賜福,但是那些因為具有更優異的商業才能,或者靠著遺產,或者通過詭計和欺詐的手段成為千萬富翁、百萬富翁的人們,他們不僅這一利益超越所有其他的人,而且在機械發明的幫助下,他們佔有財富的比率也在不斷地增加,而勞動者的工資卻在相對的情況下減少。我們明白,除非採取某種措施來保護日益增多的技術工人,反對日益上升的壟斷力量,與節約勞工機械生產的結合,等等,我們將被這冷血的供求規律完全吞噬。與其防範這逼近的災難,不如反對當前的情況,組織並尋求保護性的安排。由於自然增長和移民的關係,每天都有成員加入節約勞工機械生產的行列。因而,每天尋求就業的人數大量地增加,但是他們工作的需求機會卻在減少。因此,如果允許供求規律不斷地繼續發展,很快就會把勞工倒退到一個世紀前的狀態,把我們這時代的一切利益交到資本家的手中。正是我們要尋求避免的情況。

除非受到明智和公正的律法限制,否則許多對於勞工真正的祝福,最終將會形成傷害的傾向,這在很久以前就可以察覺到了;但是發明迅速地一個接著一個,隨後在節約勞工機器的生產供給中對勞工的需求卻增加了,這種需求是如此的巨大,致使最終勞工失業的這種傷害結果被推遲了,取而代之的,卻是世界處於所謂的“繁榮”之中,即經濟增長,不動產的價值、工資、財富、信用(債務)和觀念等的增長,由此產生的影響,現在開始正逐漸地出現。

過去幾年生產了大量的、各式各樣的農具,使一個人能夠完成從前五個人的工作。這就產生了雙重影響:其一,耕種的土地比從前增加了三倍,而勞動的雇傭量卻只要原來的五分之三,這樣就使另外兩個人失去原來的工作而去參與其他勞動的競爭;其二,通過使用機器,留下的三個人能夠生產出從前沒有機器時十五個人的產量。由於類似的機械化工具引進到其他的行業中,因此也導致同樣或者更大的改變;例如,鋼鐵製造就是如此。儘管事實上機器化生產使一個人能完成從前大約十二個人的工作,然而機器化的巨大增產,受聘雇員也大量地增加。其結果是,很快地這些大量生產將超過目前的巨大需求,對這些生產的需求不但不會繼續增加,反而有可能減少;因為世界修築鐵路的快速供給,已超出了當前的需求,而每年的鐵路維修工作則由不到目前半數的公司就可以承擔。

因此我們遇到了特殊的情況,一方面是生產過剩,有時會引起資本家和勞動者的賦閑無事,而在同時有些人又會缺乏就業機會,以致使他們不能獲得必需品和奢侈品,如果他們能有就業機會,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克服生產過剩的弊端。生產過剩和就業不足,這兩個趨勢都在增長,社會的醫療者正在請求尋找一些補救的辦法,然而病人卻不會採用。

因而,我們意識到,供給開始超過需求,競爭正在使資本和機器的利潤大幅下降,整個世界的富人因利潤的減少而苦惱,有時導致他們真正的虧損,但是我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因“繁榮”和經濟增長而受益最大的階層,應該比民眾承受更大的損失。因為上述的原因,結果工薪階級獲得以下的結果 —— 如果可能的話制訂立法,但是在那些沒有律法的國家,不論任何的理由,大眾的聲音全被忽略,群眾的利益得不到保護,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以暴力來改革:

他們提議,應該在不減少工資的情況下,按照勞動技能或者勞動工作量的比例縮短工時,像這樣在不增加產量的情況下雇用更多的人,因此可以通過提高購買力,使即將到來的生產過剩問題得到調節。他們也提議,規定和限制貨幣利率,使其大大低於當前利率,像這樣迫使貸方寬限借方或者貧窮階層,否則就會使他們的資本閒置或者滯息。他們又提議,鐵路或者應該成為人民的財產,由他們的雇員或者政府官員經營,或者立法限制他們的特權、收費等,迫使他們的經營能以更好的方式來為大眾服務。實際上,鐵路在價格暴漲的時期修建,沒有遵照其他商業部門的總體價值的縮減率來節減他們的成本,而是使其資本股本的實際價值在沒有增長的情況下,增加到最初的二到三倍(通常稱股票注水)。這就造成龐大鐵路系統竭力用股票和債券債務支付利息和股息,使今天鐵路的平均價值是實際成本的四倍,比造的花費更高。結果,公眾為此忍受痛苦。由於農場主要被收取高額的貨運費,所以有時他們就把穀物燃燒掉,他們這樣做發覺利潤反而比較高;因此在農場主沒有收益的情況下,人民的食物費用反而提高。他們提議要糾正這個問題,使鐵路公司向他們支付股本的現在實際價值的4%,而不是像他們中的許多人現在所做的那樣,通過集中安排來防止競爭的辦法,卻要股東們支付比現值多4%到8%,即股本現值的三到四倍。

勞工們說,我們非常清楚,那些持有鐵路空頭股票和其他股票的人們,在他們的眼裏,當他們投入資本的收益減少時,這似乎是件很可怕的事,就好像拔牙一樣的痛苦臨到他們的身上,他們會感到自己運用人民授予他們的特權(?)即他們利用假想的估價作為他們榨取大量利潤的根據,一旦這利益減少了,他們將會非常地悲痛與憤恨;並且他們也將會竭盡全力加以反抗。但是我們認為,他們沒有被要求歸還已經獲得的數百萬美元,應當感激公眾們如此的寬宏大量了。我們認為,這個賜福的蒙福時代已經到來了,群眾更能平等地來分享這些祝福,因此必須立法,使所有貪婪的公司團體組織,以及所有榨取人民膏脂,金錢及權力而致富的人們都應該受到限制,而且以法律迫使他們以合理的收費來服務大眾。只有這樣做才能保證把上帝的這些恩惠的賜福給予大眾。因此,儘管大型的公司團體組織是資本的代表,大部分是一種祝福和恩惠,但是每天我們有目共睹的是,他們的獲益已經超越了範圍,將要成為人民的主人,如果再不加以抑制,他們很快就會迫使工薪階層走向貧窮和奴役了。這些團體機構都是由一些富人所組成的公司集團,這些公司集團在美國對公眾所形成的關係正迅速地與大不列顛和所有歐洲貴族對民眾的關係是一樣的,只不過這些公司團體的組織更為強大而已。

要完成我們的目標,繼續保有工薪階層,我們需要有組織。我們必須結合大眾,否則我們就永遠也不能抵制如此巨大的力量和影響。雖然我們組織了工會等,但是一定不要誤解成我們的目標是要對任何階層造成混亂或者不公。我們身為人民大眾,我們只希望合理地限制那些有財有勢的人,以保護我們自身和我們子女的權利,否則他們就可能壓垮我們。只要財富和權利得到適當的、有限制的利用,就能更普及全民的祝福。總而言之,我們要實踐箴言的金科玉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如果說這個適度與合理的計劃能夠成功地實行,如果富人能夠把他們現有的學識與人民大眾合作,並全面、持續的改進所有階層的狀況,如果工薪階層對合理的需求感到滿足,如果愛與公正的金科玉律能夠因此實踐,這對所有息息相關的眾人都會是幸福的。但是人類在當前的狀況下,如果不採取強制性措施,是不會遵守這個法則的。雖然,在世上的勞工中有些人的觀念會因此慢慢地調適過來,但是大多數的人則不然,他們在觀念和需求方面反而會走向極端、不合理和傲慢,超出所有的理性。就資方而言,他們的每個讓步都只會增加這種需求,加強這種觀念;所有閱歷廣博的人都知道,無知的貧窮者,他們的傲慢和法則是加倍的嚴重。於是在富人中,有些人非常同情勞動階層,而且會樂意地將同情心付諸於行動,做出一些安排,以致逐步地影響需求的改革。但是他們是極少數,而且在公司團體的經營方面完全沒有權勢,他們大部分都致力於處理私人的商務。如果他們是貿易商或者製造商,他們不能縮短勞動的時間或者增加雇員的工資;因為競爭者隨後會壓價出售,這樣就會給他們自己帶來財政上的災難,隨後就會影響到他們的債權人和雇員。

這樣,我們就明白了,引起“耶和華的日子”裏的大災難,是人類天性造成的原因。眾人除了關注自身的利益之外,自私和盲目將是支配著雙方大多數人的問題。工薪階層將組織並統一他們整體的利益,但是自私自利將破壞他們的聯盟;主要是被這個因素所驅使,每個人都將在這方面計謀與籌劃。無知而又傲慢的多數人將得到支配權,比較善良的階層將無力控制這些無知傲慢人的智慧組織。資本家將確信,他們屈從的越多,要求也會越大,而且所有的需求將會很快地招受資本家的回絕。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動亂;一般在驚慌和互不信任的情況下,資本將從公眾和私營企業手中撤回,商業蕭條和金融恐慌將隨之發生。這樣一來,成千上萬的失業者最終將變得絕望。然後,律法和組織體系將被迅速消除——群山將被風大浪急的海洋吞沒。

這樣一來,世上的社會體系將被熔化,政府統治的天下(教會和國家)將消亡;所有妄自尊大以及作惡之人,將如同碎稓。然後,有權有勢的人將痛哭流淚,富人將嚎啕大哭,恐懼和憂傷將臨到眾人。正如我們的主所預言的那樣,即使現在,那些明智、有遠見的人們想到他們所期待即將要臨到世界的事,就都嚇得魂不附體。(參看《路加福音》21:26)《聖經》向我們表明,在這種全面的決裂中,掛名的教會(包括所有派別)逐漸被政府和富人所吸引,越來越靠攏他們這一邊,同時也將失去它對人民的許多影響力,最終將與政府一起垮臺。因此政府統治的天下[教會的統治]將被烈火燃燒,在巨大的嘶嘶聲響中消亡。

所有的這些災難都只會讓世界認識到,儘管人類可以計劃和安排得非常好、非常的有智慧,但是一旦無知和自私處於掌權和支配的地位,他們所有的計劃都將證明是毫無效益的。人們會確信,改變這困難的局面,唯一可行的途徑就是建立一個強大公義的政府,它將征服所有階層,厲行正義的原則,直到人類的鐵石心腸在恩典的影響之下逐漸恢復到最初被造時有上帝的形象。這就是上帝應許眾人,要通過基督的千禧年統治來成就,耶和華藉著這個患難日子裏的懲罰和教訓,來使我們有體驗,以達到他要拯救人類的目的。參看《以西結書》11:19; 36:25, 26; 耶利米書31:29-34; 《西番雅書》3:9; 《詩篇》46:8-10。

雖然這個患難的日子是因人類墮落、自私的情況下所造成不可避免的自然結果,這些事上帝完全預見到了並且宣稱,除了極少數人之外,他的律法和教訓會被眾人所漠視,直到人們親身體驗了經歷和以強迫的力量使人們服從,此外所有意識到這形勢已迫近的人都應為此做好準備,使自己和他們的事務都能井然有序 。所以我們對所有謙恭的人,即世上公義謙卑的人和基督的身體(教會)說:世上遵守耶和華典章(他的旨意)的謙卑人哪,你們都當尋求耶和華。當尋求公義謙卑,或者在耶和華發怒的日子,可以隱藏起來。(《西番雅書》2:3)誰也不能完全逃避這災難,但是那些尋求公義樂於謙卑的人們,將會有許多超過他人的優勢。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思想和行為,還有他們尊重別人的權益,這將使他們能把握住形勢的發展,也能理解到《聖經》對這患難及後果的說明,這一切都會互相效應,使他們比別人少受痛苦,尤其是那折磨人的恐懼和預兆所帶來的憂苦。

在主的日子裏,這些情勢對於那些不瞭解《聖經》的人們來說將會是很不可思議的事。與過去長遠的時代以及它緩慢發展的情勢相比,這個情勢會突然降臨,就像烈火焚燒穀糠一樣(參看《西番雅書》2:2);但是不會像劃過清澈天空的閃電來得那麼突然,不會像有些人錯誤的期望那樣,他們認為經上記載著有關主的日子的所有事情都會在一天二十四小時內實現。它將像“夜間的賊”一樣到來,就一般的觀念而言指的是,它的到來將是秘密的、不被世人察覺到的。這個時期的災難將會一陣陣地發作。當那個時期臨近時,將會發生一連串的社會動亂,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劇烈,直到最終。使徒保羅說到這件事情時指出:“災禍忽然臨到他們,如同產難臨到懷胎的婦人一樣。”(《帖撒羅尼迦前書》5:2, 3)隨著萬物的新次序誕生的到來,才能獲得解除,這裏說的是新天(基督的靈性統治)新地(重新組合的社會),有義居在其中(參看《彼得後書》3:10, 13)。在新天新地中,公義與愛將成為律法,而不是權力和自私自利。

每一次的分娩劇痛都會臨到每個新年代當政的政體,而她的力量和勇氣將會越來越少,但痛苦卻會越加劇烈。社會醫生(政治經濟學家)只要能為她解除痛苦的,將會幫助她,而且會明智地指導那不可避免的生產過程,為即將發生的事件逐漸準備好應急的辦法。如果他們想避開,也不可能避開;因為上帝已經註定好了,這種情況將會發生。然而,許多社會醫生對於病症的實情和病情的必然性與緊急性全然不知。這些人將採取鎮壓措施;每當突發性動亂結束,他們會加以利用,增強抵抗手段,因而會加劇社會的痛苦;儘管他們不會長時間推遲生產,但是他們的怠忽職守會加速病人的死亡;因為事物的舊次序(舊的世界)將在分娩所帶來的新次序(新的世界)中死亡。

讓我們把使徒有說服力的比喻表明先擺一旁,簡單地說:勞工大眾要從資本和機器的掌控中解脫出來得以自由的努力尚未成熟;計劃和安排還未完全與充足,勞工們一次又一次不斷地試圖強行自己的方法,想試圖衝破“供求”法則的束縛與限制,對他們來說,這種束縛與限制就如腳鐐手銬,越是想掙脫反抗,就會變得越來越緊。一次次失敗的嘗試都會增加資本家的信心,資本家們會認為自己有能力在現時的限制範圍內繼續增加新法則來加以控制事物,直到最後,來自現今的機構與政府的抑制力量將達到它的極限時,社會結構的束縛將會急速崩潰,律法和次序也將消失,將導致無政府的狀態,混亂也將大幅的擴散,這一切將確鑿證明先知們早就預言的災難,“從有國以來直到此時,沒有這樣的”,感謝上帝加上的擔保:“後來也必沒有”。

以色列人從埃及和降臨在埃及人身上的瘟疫中得到拯救,這似乎在說明將來對世界的拯救是要出自比摩西更偉大的救世者之手,摩西就是他的預表。那將是要從撒旦及其使人類被罪和錯誤所束縛的種種設計手段中的拯救。臨到埃及的災難一旦被除去,結果便使人心變硬,同樣,在主的日子裏痛苦的暫時減輕也會使某些人變得心硬,他們將會對窮人說,“你們是懶惰的”所以不滿意!就如同當年埃及人對待他們的態度一樣,他們可能也會像埃及人那樣,試圖增加窮人的負擔。(參看《出埃及記》5:4-23)但是就像法老在最後一次災難的半夜裡所做的最終的請求那樣,這些人最後都後悔了,他們早先就應該處理得更寬容、更明智才是。(參看《出埃及記》12:30-33)為了進一步注意到事件的相似性,我們應當記住,主的日子的災難被稱為“神大怒的七個金碗”,或者“最後的七個災禍”,直等到最後一個災禍臨到時,從地上有人以來最大的地震(革命)才會發生,地震中眾山(地上的王國)都將消失。參看《啟示錄》16:17-20。

關於這個患難的日子,另外一種觀點認為它只會發生在上帝指定的日期裡。在這個研究課題的下一卷中,我們將引用《舊約》中的律法和先知們的見證以及《新約》中耶穌和使徒先知們的見證加以說明,這些證據清楚的表明,這個患難的日子發生的年代是在於彌賽亞統治的榮耀千禧年的開始。在千禧年時代中促使災難的發生,正是為了即將到來的復興事工所必需做的準備。

在邪惡統治的六千年過渡期間,直到指定的日期,上帝要建立起基督大能和公義的政府,如果上帝讓當前的節約勞工機械生產早些發展的話,對於墮落的人類來說將會有太多懶散的時間,這對他們是絕對有害的。諺語說“懶惰是萬惡之母”,這是經驗之談,從而證明了上帝法令的智慧,“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就如上帝的所有安排,都是仁慈又明智的,也是為了他的創造物在最終得好處。我們已經看到主日子裏的災難已逼近,確信上帝智慧的安排;因為如上所述,它是節約勞工機械造成生產過剩的結果,這也反映出各種社會因素,尤其是對於調整自身來適應新環境方面的無能為力,這都因各人利慾薰心,自私自利的關係。

一個無可辯駁的論據,證明這是上帝為萬物引導新律法的指定時間,這個論據就是,正如先知所預言和預示的結果那樣,上帝正在揭去人們無知的面紗,讓智慧與創作發明之光逐步照亮人類。(參看《但以理書》12:4, 1)對知識的認識越早,災難的來臨也越快;雖然社會在災難的風暴和摧殘之後或許會被改革,但它不會是有義居在其中的新地[新社會],而是一個比現在充斥著更多罪惡和墮落的新地或者新社會。節約勞工機械分工的好處會及時導致勞動的時間越來越短,這樣一來,人們從上帝最初的保護措施中解脫,就被邪惡所迷惑,人類的墮落,在精神、道德的和體能方面,不會運用他們的自由和時間來改進,而是如同過去歷史所證明的那樣,他們就會朝著放縱和墮落的方面發展。

現在揭去局部的面紗,為人類帶來了無數的便利,這是準備為了從復興時代開始,提供教育和道德以及體力的發展,同時也是為了提供不時從墓穴中醒來的人們準備衣食的時間。此外,把災難的時期正好置於對人類有益的時間點上,這樣患難將會使他們得到教訓,瞭解到他們在管理自己方面的無能為力,就在千禧年的黎明,被耶和華指定的那位贖回一切的救世主就要用鐵杖轄管,及開始祝福他們,並且在完備的知識幫助下,他們可以被恢復到最初的完美和永生。

聖徒的責任與特權

由此出現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有關聖徒在這患難時期應當承擔什麼責任,以及他們對於社會正在進入明顯對立的兩個階層,如何持有正確的態度。在這患難期間,一些聖徒的生命似乎可能仍將存活在世上。然而,他們在那個期間的處境將會與眾不同,大多不是在於他們將會奇跡般地受到維護(不過他們顯然得到應許,他們會獲得日用的飲食),但是事實上:在上帝的話語《聖經》的引導下,他們那時將不會感覺到與世人有同樣的憂慮和無助的恐懼。他們將認識到,根據上帝的計劃,為了賜福整個世界,那患難只是一種準備,他們也將經歷這一切,並且得到鼓勵和安慰。這在《詩篇》91、《以賽亞書》33:2-14和 15-24中都有鮮明有力的描述。

由於有上帝確保的安慰和祝福,聖徒的首要責任就是要使世界明白,在目前所有的災難和不滿之中,甚至他們也遭受患難並為此受苦,但是鑒於《聖經》中預言的榮耀結果,他們心中總是充滿希望、振奮,並且常常喜樂。

使徒寫到,“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雖然這一直是個真理,但是在主的日子裡,當世間所有階層的人主要的通病都是不知足時,它將具有更深切的意義在。對此聖徒顯然不應該包括在內。大眾不滿的情緒從來沒有如此地廣及;人類也從未享有過如此多的恩惠和賜福。我們環視周圍,無論我們觀看富人有無比舒適和壯觀的宮殿(甚至所羅門王在極其榮華的時候也比不上),或者觀看那些勤儉節制的勞工們舒適的家,舒適的設備、現代化和豪華,都是品味的見證,我們也都看到,當前在任何方面的豐富供應都遠超越了創世以來的任何時期;但是人民還是不幸福,不滿足。事實上是人類有著一顆自私又墮落、慾望永無止境的心。自私自利就這樣佔據了一切,我們只要留神,就會看到整個世界都跟在財富後面,瘋狂地追逐,攫取利益。只有少數人能成功,其他的人就都感到不是滋味與嫉妒,因為他們不是幸運者,對一切都不滿足,感到痛苦,這種情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還要強烈。

但是聖徒不應參與這種鬥爭。他分別為聖的誓言是,他會努力抓住機會並為更高、在天上的獎賞而奔跑,因此他脫離世俗的雄心,除了合宜的和必需的供給之外,不為世上的俗務費心思;因為他以主耶穌和使徒們為榜樣,並且留心照著他們的腳蹤行。

這樣,聖徒們有知足與敬虔的心;不是因為沒有雄心,而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的雄心轉向天上並專心一意為“積攢財寶在天上”而努力,要成為上帝面前富足的人;由於這個原因,以及他們對於《聖經》中上帝計劃的瞭解與啟示,他們以上帝提供的任何地上的東西為滿足。他們能高興地詠唱:

“無論看到什麼命運,我都會知足常樂,
因為是上帝的手領導著我。”

唉!可悲的是,並非上帝所有的孩子都擁有這種心態。許多人都陷入了一般世俗的不滿情緒,他們喪失了自己生命的快樂,因為他們脫離了主的腳蹤,把自己的命運投入世俗,並要從中獲取他們的一份,不論能否得到,他們都在尋求世上的東西,共負世人的不滿,而認識不到這個世界既不能給予、也不能拿走他們任何的滿足與和平。

因而,我們勸誡聖徒們,要戒絕貪婪和虛榮的爭鬥、自負以及不滿,要為更高、在天上的財富和他們確實能承受的平安努力。我們藉以使徒保羅的話來提醒他們:

“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麼去。只要有[必需的]衣有食,就當知足。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無論成功與否],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裏,叫人沉在[陷於]敗壞和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無論窮人還是富人]。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但你這屬神的人,要逃避這些事,追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柔。你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你為此被召,也在許多見證人面前,已經作了那美好的見證。”《提摩太前書》6:6-12。

聖徒的榜樣,其中之一的例子是: 如果能常常知足和喜樂的期待,以及愉快地順服當前的考驗,並且對美好時光的到來抱有信心的希望,這種活生生的榜樣,本身就是對世人有價值的教導。除了他們的榜樣,聖徒對世人的忠告就是應該與他們的信心一致。信心應該具有天然的香膏和醫治的乳香的特性。應當充分利用環境,為世人指明,美好的日子就要到來,為他們傳講上帝的國,向他們說明導致當今患難的真正原因以及唯一的補救方法。參看《路加福音》3:14; 《希伯來書》13:5; 《腓立比書》4:11。

可憐的世人不僅在真正的疾病,而且也在幻想的疾病中受折磨,特別是在自私的不滿、自大和野心的煩惱與憂慮下受盡折磨,因為他們不能得到完全的滿足。因此,儘管我們能看到雙方的問題,但還是要忠告那些願意聽從的人們,要知足常樂,耐心等待,直到上帝在他指定的日子裡,以他指定的方式,就是他的愛與智慧已經預備好的要賜給他們的許多祝福。

在真正或是幻想的傷口和錯誤上,如用針探加以刺探只會加劇痛苦,如果這樣做的話,我們本應該給予幫助和祝福的人們反而被我們所傷害,也因此擴大了他們的不滿,並引起他們的苦難。但是藉著履行我們的使命,傳講基督的贖價是要賜給眾人的好消息,以及隨之而來要臨到眾人的賜福,我們就會成為上帝王國的真正使者,即和平的大使。因此經上說,“那報佳音,傳平安,報好信,傳救恩的,對錫安說,你的上帝作王了。這人的腳[指基督身體的那些最後的成員]登山[王國]何等佳美!”《以賽亞書》52:7。

在“耶和華的日子”裡的這個災難將給與我們一個好機會來傳講上帝的美善即將要到來的好消息,這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那些跟隨主的腳步的人們有福了,要像那位善良的撒瑪利亞人用安慰和勇氣的油和酒倒在那個傷者的患處,為他包裹傷口。這些人確信,他們的努力是不會徒勞無益的;因為當主在世上行審判的時候,地上的居民就學習公義。參看《以賽亞書》26:9。

上帝的兒女們的憐憫心,如同他們天父一樣,主要必須與患難的受造物一致,為釋放束縛而奮鬥;雖然他們應該像天父一樣,對那些渴望成為有公正和寬容的對立階層的人們表示同情與致意,但是他們的努力受到困擾和阻礙,不僅來自他們墮落的軟弱本性,而且也來自他們生活的環境,以及他們的人際關係和依賴他人。但是上帝的兒女們不應同情任何階層中傲慢、不遺餘力貪得無厭的人。他們的言語應該平靜而且溫和,只要不違反《聖經》中的原則,經常要與人和睦相處。他們應當記住,這是上帝的戰役,只要與政治和社會問題有關的,除了《聖經》中的預言之外,他們沒有真正的解決辦法。因而,分別為聖者的責任,首先要明白的是,他們不要加入耶和華的戰役中,因此“只管站住,看耶和華……所要施行的救恩,”要認識到參加這場鬥爭並不是他們的工作,而是上帝通過其他代理(其他人)的作為。所有這些事情不論如何發展,他們都要堅守自己使命的陣線,傳講那即將到來的天國是對所有階層的唯一拯救,也是他們的唯一希望。



Dawn Bible Students Association
Home Page  |  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