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研究”叢書
第一卷

上帝永恆的計劃


第十章

靈性特徵與人類特徵的不同與區分

主題大綱

常見的誤解;塵世或人類特徵與天上或靈性特徵;塵世的榮耀與天上的榮耀;《聖經》關於靈性生命的見證;死亡與永不會死;會死的人類能有永生嗎?公義與賜予的恩惠;一個假定原則的考驗;個個物種的完美性;上帝至高無上的統治權力;上帝為人類預備一個令人滿意的將來;基督身體(教會)的揀選;如何實現他們屬性特徵的轉化。

decorative line

由於不明白上帝為人類制定的總體計劃,是要把人類恢復到以前的初始狀態,即重新獲得在伊甸園所失去的人類的完美。又由於不明白基督教會是作為這個總體計劃的一個例外,就是要將人性的特徵轉化為靈性的特徵,基督徒通常會認為,除非達到靈性的狀態,否則誰也不能得救。然而《聖經》上寫明,上帝要以新生、賜福和復興人類完美的應許來祝福地上的萬族,但是,這種從人性轉變到靈性特徵的改變,它只是對於福音時代被揀選的聖徒才有的應許和提供;而在任何的經文中卻都找不出其他人也能有靈性特徵轉化的這種希望。

如果人類能從因罪惡所引起的墮落、軟弱、痛苦、不幸和死亡中被解救出來,恢復到人類墮落前所享有的完美狀態,他們就會像福音時代那些得到特別“從上面來的召喚”、成為“與上帝的性情有份”的聖徒們那樣,真正和完全地從墮落中獲得拯救。

不能正確理解怎樣才構成一個完美的人,曲解了“可能會死”與“不會死(不可能死、不朽的)”這兩詞的含意,以及對於公義觀念的誤解,共同導致了上述的錯誤,使許多本來可以容易理解的經文神秘化了。儘管沒有一條經文對這一點的支持,然而人們通常都認為,世上從未有過任何完美的人;在世上看到的所有人都只是得到部分發展的人,而人要達到完美,他必須成為靈性。這種觀點不是根據“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所產生的和諧與美好,而是製造混亂,誤導人們對於《聖經》的認識。

《聖經》教導說,有兩個人,只有兩個人是完美的,即墮落前的亞當和基督。亞當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和樣式創造的,也就是說,亞當具有和上帝相似的思維能力、記憶、判斷能力和意願等,具有公義、良善、愛等道德品質。他“出自塵土,屬於塵土”,是一個靈性(指上帝)的塵世形象,他有與上帝同樣的品質,只不過在程度、界限和範圍上是有很大的差異。人與上帝的形象是如此地相似,以至上帝會對那墮落的人說,“你們來,我們彼此辯論(溝通討論)。”

正如耶和華是天地萬物的主宰,所以人也就被造成世上萬物的統治者。上帝說:要照著我們的形像,使他管理牲畜、禽獸和魚類,等等。(參看《創世記》1:26)摩西告訴我們(《創世記》1:31),上帝認可他所造的人,不是僅僅開始去造而已,而是已經造好完成的人。上帝認為自己的創造物“甚好”,也就是完美;因為在上帝的眼中,他那智慧的創造物,若不是完美的話,他就不會說甚好

創造出來的人是完美的,這一點在《詩篇》8:5-8中是這樣描述的:“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使萬物,就是一切的牛羊,田野的獸,空中的鳥,海裏的魚,凡行經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腳下。”有些試圖使《聖經》符合進化論的人提出,在《希伯來書》2:7中所說的“微小一點”應理解為在時間上,而不是程度上比天使略微低一點。然而,他們既沒有權柄,也沒有理由做出這樣的解釋。在《詩篇》8:5,這句話的引語,以及希伯來文和希臘文嚴苛的對照下,這個概念已經清楚地表明,在程度上人比天使的地位略微低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在大衛的詩篇中,提到人在最原始的狀態下,並且預言性地表明,上帝沒有放棄他最初的計劃,讓人仍然具有上帝的形象,使他做大地的王。大衛還宣佈,上帝會記住他創造的人,將贖回他,並使他再恢復到和原來一樣的狀態。基督的使徒在(《希伯來書》2:7)喚起我們對同樣事實的注意,那就是上帝並沒有放棄他最初的計劃;人原本是崇高偉大和完美的,是大地之王,他會被顧念、被眷顧,被復興。然後他補充說,我們還沒有看到這應許的歸還,但是我們確實看到上帝正採取實施朝著計劃的完成邁出了第一步。我們看到耶穌戴著完美人性的榮耀和尊崇的冠冕,他作為合適的贖價或替罪者,蒙受上帝的恩惠而為每個人嚐到死味,並因此為所有人類重新獲得最先失喪的一切所做的準備道路。最嚴謹的翻譯家之 一 羅瑟勒姆(Rotherham),將這一段話譯為:

“人算什麼,您竟顧念他;
世人算什麼,您竟眷顧他?
您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
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
您派他管理您手所造的萬物。”

“人比天使的層次微低一點”這句話也不應該推斷為“稍微不完美一點”。一種創造物雖可以比另一種創造物低等一些,但卻可以是完美的;因此,一匹完美的馬要比一個完美的人低等一些,如此等等。事物有各種不同的屬性,可以是有生命的,也可以是無生命的。為明確起見,我們特列下表加以說明:

天上靈性生命的等級 地上或動物生命的等級 植物界的等級 礦物界的等級
神聖的


似天使的
人類
野獸
禽類
魚類
樹木
灌木

苔蘚





上述提到的每一種礦物若都是純的,而金子仍然名列冠首。雖然每一種類的植物都是完美的,但它們的屬性和等級仍然不同。動物界也是一樣:如果每一個物種都是完美的,他們仍然是有各式各樣的類別;因為使一個種類完美,並不需改變其天性。*靈性生命的等級儘管完美,但是就彼此的關係而言,在特徵或者種類方面也有等級上高低之分。神聖的特徵在所有靈性特徵中是最高和最好的。基督在他復活以後,遠超過天使,比完美的天使更尊貴,因為他的神性高於天使的特性。(參看《希伯來書》1:3-5。)

* 屬性特徵(Nature)一詞,有時會指不同的含義。譬如說,一條狗生性兇猛,或者一匹馬性情溫順,或者性情不好。但是在使用這個詞的時候,它僅僅意味著與眾不同的性格與傾向,嚴格說來,與聖經上所說的自然屬性無關。

仔細注意一下,儘管上面表格中列舉的種類各有差異,但它們之間仍然可以互相比較,因此可以說:最高等級的礦物略次於或低於最低等的植物,因為植物是有生命的。依次類推,最高等級的植物比最低等級的動物略低一些,因為即使處於最低級的動物生命,也有足夠的智力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同樣,人雖然是地球上最高級的動物,但是“比天使微小一點”,因為天使是靈性的,或可說是屬天上的生命。

我們現在看到因罪而墮落以後的人與上帝以他的形像所創造完美的人之間有著重大的不同。罪惡不僅逐漸改變了人的外貌,也逐漸改變了他們的本性。經過一代代的繁衍,由於無知、縱欲和邪惡,使人性深深地遭受到沾污與損毀,在大多數人身上像上帝的那些形像已蕩然無存。道德與智力低下;而動物身上的本性卻得不到適當地發展,以及更高等級的人類本性也失去了平衡。

人類在體力方面也已喪失巨大,即使是在醫學的全力幫助下,人的平均壽命只有大約三十年,然而當初亞當在同樣的懲罰下卻活了九百三十年。但儘管人類如此地受罪的沾污,受死亡的懲罰,但是在基督統治的千禧年中,人類的身心將都會恢復到最初的完美狀態,重獲原來的榮耀、尊崇和主權。經由基督而重獲的東西就是因亞當的過犯而失去的。(參看《羅馬書》5:18, 19)人類過去失去的,不是一個天上的樂園,而是一個地上的樂園。在死亡的懲罰下,人死去時,他並不是失去靈性的存在,而是失去了肉體的存在;然而在過去所失去的一切都被他的救世主重新贖回,基督早已宣佈,他的到來是為要尋找並拯救那些失喪的人。參看《路加福音》19:10。

除了上述的內容之外,我們還有一個證據,即完美的人並不是一個靈性的生命。《聖經》告訴我們,我們的主在離開他的榮耀,道成肉身之前,他是“以上帝的樣式存在”,即一種靈的樣式,一種靈的存在。但是,由於要成為人類的贖價,他不得不成為一個人,與犯罪的人同一個屬性,因為他要代替人類而死,因此他有必要改變自己靈性的本質。保羅告訴我們,他沒有取比自己低一級的天使的模樣,而是降下了兩級,取了人的樣式——他變成了人;他“成了肉身。”參看《希伯來書》2:16;《腓力比書》2:7, 8;《約翰福音》1:14。

請注意,這段話所教導的是靈性生命的層次上不僅只有天使這一等級,而且教導我們,天使要比主,道成肉身之前低一層次。那時,我們的主也沒有現在的地位那麼高,由於他的順從,願意成為人的贖價,“上帝將他升為至高”。(《腓力比書》2:8, 9)他現在屬於靈性生命的最高等級,是與上帝的(耶和華的)性情有份。

這樣,我們不僅找到證據,證明像上帝般神聖的、天使的和人類的特性與層次是區分有別的,而且還證明了完美的人將不會成為天使,完美的天使也不會達到神聖的境界,與耶和華相等;至於耶穌他沒有取天使的特徵,而是取了不同的屬性,即人的特徵;但不是我們現在擁有的這種不完美的人性特徵,而是完美的人性特徵。他成為一個人;並不是像現在的人類那種墮落、面臨死亡的生命,而是一個充滿完美活力的人。

再者,耶穌一定曾是個完美的人,否則他就不能奉行完美的律法,這是衡量一個完美之人的能力才能做到的完全標準。他一定是一個完美的人,否則他就不能為了完美的人—— 亞當那喪失的生命提供贖價(一個相等的贖價,見《提摩太前書》2:6);“死既是因一人而來,死人復活也是因一人而來。”(《哥林多前書》15:21)如果他稍微的不完美,那就證明他也是受到了上帝的定罪,因此也不會是蒙悅納的獻祭;他也不會完美地奉行上帝的律法。一個完美的人被試煉,但是失敗了,而且被定罪;只有藉著另一位完美的人作為贖價才能提供相等的代價

現在,我們把這個問題公正地以另外的角度來審視一下,即:如同《聖經》所顯示的那樣,如果肉身的耶穌是一位完美的人,難道這不就證明了一個完美的人是屬於人類,是一個肉身的生命 — 不是一位天使,而是比天使微小一點的嗎?這個邏輯的結論是不容質疑的;此外,我們還能從《詩篇》中(參看《詩篇》8:5-8),及保羅在《希伯來書》2:7-9中得以證明。

耶穌也不是人性與靈性兩種特徵的結合。這兩種特徵的混合既不能形成人,也不能產生靈性的生命,而是一個不完美的混合物,這對於上帝的安排來說是件他所討厭的事情。當耶穌以肉身的形式存在時,他是一位完美的人;在此之前他是具有完美靈體的生命;而自他復活之後,則成為至高、神聖的完美神靈。直到他奉獻出自己,甚至死去之後…..,這具體表現在他三十歲接受洗禮時(根據摩西律法,三十歲才算成年,正是奉獻自己的最佳時候),他才真正獲得了至高、神聖的屬性。(參看《馬太福音》3:16, 17。)只有當耶穌把自己乃至把生命完全奉獻給了上帝之後,他才能夠獲得應許,領受到神聖的生命,在沒有獻身之前,在沒有放棄人類的特性之前,甚至在死亡之前,我們的主耶穌尚未成為與上帝的性情完全有份者。道成肉身之後,他成為一位順從者直到死去;為此,上帝把他升為至高,使他具有神性。(參看《腓立比書》2:8, 9)如果這段經文正確,那麼它的下文就應該是:直到他實際上完全犧牲了人類的特徵,即是在他死去之前,他並沒有被升為至高的神性。

由此我們看到,耶穌並沒有混和不同的屬性,但是他經歷了兩次屬性特徵的變化;首先,從靈體轉化成人;然後,從人轉變到靈體的最高層次,即似上帝的層次;在每一次轉變中都是放棄了一種特性後才獲得另外一種。

耶穌完美的人性,毫無瑕疵地屹立在世人的面前,直到為了世人的救贖而獻身,在這個重要例子中,我們看到了人類因亞當的過犯而失去的,即是我們將來要復得的完美。在為人類贖罪的過程中,我們的主耶穌為人類過去失去的付出了相等的代價;因此,所有的人類,都能夠通過信仰基督和服從他的要求,再次領受榮耀、完美的人類特性, “ 即過去失去的 ”,而不是獲得神聖的靈性。

完美人類的完美能力和力量,將在各種新的和有利益的目的領域中得到無限的發揮,知識與技能將會極大的增加;但是,這種知識或力量的增加,將不會引起人類屬性的變化,或使其更完美。它只不過是使完美人類的才能和力量得到擴充和發展而已。知識與技能的增加無疑將成為人類永恆的祝福;但人將依然是人,只是學習把人類已經擁有的能力使用的更淋漓盡致。在這個範圍以外,人類將不會有更大的期待與慾望,也不會再發展,因為他的願望被限制在他的能力範圍之內。

當耶穌成為人時,他是完美人性特徵的範例,也是人類將來要恢復的完美人性的楷模;但是自從他復活以後,他又是榮耀神性的例證,得勝的教會將在復活時與他分享這榮耀的神性。

在當前的這個時代,主要是致力於發展教會這個階層,因為教會這個階層的聖徒蒙獲屬性的轉化機會,又因為使徒的書信主要也是專用於對這個“小群”的指導,因此我們不應推斷,認為上帝的計劃在完成對這個群體的揀選後就會結束了。另一方面,我們也不應走向另一個極端,就是假設,認為上帝使教會這群人能有轉變屬性成為神聖靈體的特殊應許,就誤認為是上帝對全人類的計劃。上帝對於教會的這些人所賜予的是“特別寶貴又重大的應許”,超越對全人類的其他寶貴的應許。為了正確理解聖經中真理的話語,我們應該注意到,《聖經》中認為這“小群”的完美神聖的靈性,與在世上復興的完美人性,這完全是兩件事情。

現在讓我們來探討一個更獨特的問題:什麼是靈性生命?他們有什麼力量?他們受什麼律法的約束?許多人因為不明白靈性生命的特徵,所以可能會認為,它只不過是一個神話的說法,並且在這一問題上有許多迷信的觀念。但是保羅看來沒有這種觀念。儘管他表示人類無法理解更高的靈性特徵(參看《哥林多前書》2:14),但是似乎是為了防範任何虛構或迷信的想法,他仍然清楚地表明,有靈性的身體,也有人性的(人類的)身體,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一個是地上的榮耀,一個是天上的榮耀。正如上述我們所知,地上的榮耀因第一個亞當的罪而失去,但是藉著通過主耶穌和他的新婦(即通過基督這個元首和教會這個身體)在千禧年統治期間,將歸還給人類。天上的榮耀除非經由聖靈通過《聖經》的啟示顯示給有信心的聖徒們看見之外,人們至今尚未看到過。地上的榮耀與天上的榮耀是截然不同的。(參看《哥林多前書》15:38-49)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知道自然間、地上的、塵世上的身體是什麼,因為我們現在就擁有著這樣的身體,然而我們只能大約地評估完美之人的榮耀。人體是由肉身、血液和骨頭所構成的;因為“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既然人與神靈具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身體,我們可知靈性的身體,無論它是什麼構成的,都不會是由肉身、血液和骨頭所組成:它是神聖的、屬於天上和靈性的 — “從靈生的,就是靈。”但是靈體到底是什麼,我們並不知道,因為“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必要像他”,就是像我們的主耶穌那樣。參看《約翰福音》3:6;《約翰一書》3:2。

除了上帝的兒子,我們沒有任何有關靈性生命或者人的生命曾經有過從一種特徵轉換為另一種特徵的記載;耶穌的情況是一個特殊的例子,是為了特殊的目的。當上帝創造了天使,毫無疑問,他有意讓他們永遠作為天使,對人也是一樣,天使與人類在各自的層面上都是完美無缺的。至少《聖經》上沒有暗示有其他任何不同的目的。就如在無生命的造物領域中,有令人喜悅的,和無窮的種類,一樣地,在有生命和智力的造物中,同樣有無數的種類,也可能都是完美的。每個造物在它的完美中都是榮耀的;但是,正如保羅所說,天上(神聖)的榮耀是一種榮耀,地上(塵世)的榮耀是另外一種不同的榮耀。

通過考察,有關我們的主耶穌復活之後的事實記錄,以及有關天使的記載,天使也是靈性生命,這樣“將屬靈的話,解釋屬靈的事”(《哥林多前書》2:13),我們可以得到一些關於靈性生命的一般信息。首先,天使可以並且經常出現,但是人們無法看見。“耶和華的使者在敬畏他的人四圍安營”,而且,“天使豈不都是服役的靈,奉差遣為那將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嗎?”(《詩篇》34:7; 《希伯來書》1:14)他們是在看得見,還是看不見的情況下服役呢?顯而易見是後者。以利沙被一群亞述人圍住時;他的僕人感到恐懼;以利沙向主禱告,耶和華開了那年輕人的眼目,他就看見群山到處有火車火馬的騎兵圍繞著他們(或者像火一樣)。還有,雖然巴蘭看不見天使,但是他那驢子的眼睛開了,就看到了天使。

其次,天使可以化作人的形體,以人一樣的形態顯現。耶和華與兩個天使以這種方式出現在亞伯拉罕面前,亞伯拉罕為他們準備了晚餐,他們也吃了。一開始,亞伯拉罕認為他們是三個人,直到他們臨走前,亞伯拉罕才發現他們中的一位是耶和華,而其他兩位是天使,這兩位天使後來到了所多瑪,救了羅得。(參看《創世記》18:1, 2)一位天使以人的形體顯現在基甸面前,但是隨後讓他知道了。一位天使出現在參孫的父母面前,直到他從祭壇的火焰中升上天空之前,他們都一直認為他是一個人。參看《士師記》6:11-22; 13:20。

再則,靈性的生命在通常的情況下是有光芒的,就是通常所說的光輝燦爛。那位把石頭從墓穴口移開的天使面容“如同閃電”。但以理瞥見一個神靈,對此他描述道:他的眼目如火把,面貌如閃電,手和腳如光明的銅,說話如大眾的聲音。在天使面前,但以理如同死人一般。(參看《但以理書》10:6, 10, 15, 17)一個正午,大數的掃羅瞥見基督榮耀的身體在光亮的太陽之上發光閃爍。掃羅失去了視力,跌落在地上。

迄今,我們已經得知神靈生命確實是光彩奪目的;然而,除非上帝讓人(打開他們的眼睛)看到他們,或他們以肉身的形式出現,否則對人類來說是看不見他們的。在下面我們進一步考察這些神靈顯現的特殊細節時,這個結論會得到進一步的證明。掃羅獨自看到了主,而與他同行的人們只聽到了聲音,但是看不到任何人。(參看《使徒行傳》9:7)與但以理在一起的人們也沒有看到他所描述的光輝燦爛的神靈,但是他們卻大大戰兢,逃跑隱藏。此外,這個光彩奪目的神靈說明,“波斯國的魔君攔阻我二十一日。”(《但以理書》10:13)但以理,這位深受上帝寵愛的人,在波斯王阻擋了二十一天的天使面前像死人一樣倒下了,這是怎麼回事?天使確實沒有以光彩燦爛的形像向那個君王顯現!沒有;他要麼以看不見的形體出現在他面前,要麼以一個人的形態出現。

我們的主復活之後成為一個靈體;因此,我們認為上述天使(靈體)所具有的力量,他也會擁有。,這一點我們在後面的章節中會更加清楚地看到。

因此我們發現,《聖經》中關於神靈和人所具有的特徵是截然不同的,而且沒有提供證據說明,一種生命可以進化或發展為另外一種生命的特性;但是,經文確實表明,只有少數人能夠從人類特徵轉變為神聖特徵;教會的元首耶穌已經被升為至高,與上帝的性情有份。為了未來復興一切的偉大事工,上帝預備了一些人作為他的代理人;在耶和華的計劃中,這個卓越、特殊的特點,就是為了這個非凡而又特殊的目的所作的準備。

現在讓我們來研究以下的詞語:

可能死亡的( 會死的 ),與永存的( 不會死的、不朽的 )

我們將看到 “可能死亡的(會死的)與永存的(不會死的不朽的)” 這兩個詞語的真實含意是與《聖經》中關於人的屬性和靈性生命的比較,以及地上和天上應許的對比是完全和諧一致的。人們對這兩個詞語的意義通常解釋含糊,而它們含義中那些錯誤的概念,就造成了平常,以及在《聖經》中涉及到這兩個詞時的觀點錯誤。

“MORTALITY 的意義是“ 可能會死的 ”它不是指死,而是說死亡是可能發生的。

“IMMORTALITY 的意義是“ 不可能死的 (不會死的,永存的、不朽的)不僅是可免去死亡,而且是說死亡是不可能發生的。

關於 “MORTALITY 這詞普通的錯誤概念是認為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狀況,而關於“IMMORTALITY 的含義,通常的觀念幾乎是正確的。

“IMMORTALITY “ 不可能死的 ”(不會死的 )一詞的意義是NOT MORTAL。這詞的結構就顯示了其真正的含意。正是因為對於“ 可能會死的 ”一詞的錯誤概念,所以使得許多人在判斷亞當犯罪前是“會死的(可能會死的)”還是“ 不可能死的 (不會死的 )”時,發生了混淆。他們推論說,如果亞當過去是“ 不可能死的 (不會死的 )”,上帝就不會說,“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因為一個“ 不可能死的 ”的人是不會死的。這是一個合乎邏輯的結論。另一方面,他們說,如果他是“MORTALITY 會死的人,上帝又怎麼會說“你必定死”這句話中所帶有的威脅或懲罰的含意相吻合呢?因為如果必死(根據他們的錯誤定義),他又有什麼辦法能夠避免死亡呢?

我們可以看到引起這個難懂的原因,是由於對 “MORTALITY 這一詞所做的錯誤解釋。應用上述正確的定義,一切就都會清晰明瞭。亞當是MORTALITY…,也就是說,在某些情況下他是可能會死亡的。他曾擁有很充足而又完美的生命,然而他的生命不是他自己所能支撐的。他的生命是要靠“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來維持的,除了園中的禁果不能吃之外;只要他能繼續服從,與他的創造者保持和諧融洽的關係,那他的生命就安全了 — 藉以維持他生命的要素就不會被拒絕供應。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亞當曾是可以永遠擁有生命;死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他還是仍然處於一種 死亡是有可能的 ” 條件下 — 他是可能死的人。

那麼問題又來了,如果亞當是一個可能會死的人,並且經受考驗,他是為不可能死的生命受考驗嗎?通常的答案會是:對。我們的答案是,不對。他所受的考驗是上帝要看看是否值得繼續維持他那已經擁有的生命和賜福。因為《聖經》中沒有任何應許,說如果他順從上帝的話就會成為IMMORTAL不可能死(不會死)的人,所以我們一定不要做這種推測。他得到的應許是,只要順從,就會繼續得到賜福,然後享受這種賜福;如果不順從,就會面臨死亡的威脅,即失去一切。“MORTALITY 一詞的含義通常會導致人們的錯誤觀念,認為所有不死的生命都是不可能會死的,這是一種錯誤觀念。據此,他們把我們的天父,我們的主耶穌,天使以及所有的人都歸於這一類。然而這是一個錯誤:絕大多數從墮落中得救的人,還有天使都是會死的;儘管在完美和賜福的情況下,如果他們犯了罪,他們都可能會遭受死亡的,而死就是罪的工價。他們安全的生存是有條件的,如同亞當的情形一樣,看是否能順從全能全智的上帝,在現在這個福音時代,因上帝對罪的處理,我們能充分證實他的公義、愛和智慧,證實他的大能 — 他叫那些熱愛上帝、服事上帝的人得益處,並且使萬事都互相效力。

《聖經》中並沒有寫明天使是不會死的,也沒有說明復興之後的人類將是不會死的。相反地,不朽(不可能會死的)只歸於神性 — 最初只歸於耶和華;後來也歸於我們的主耶穌,他現已升為至高;最後根據應許,也歸於和基督一起得到榮耀的教會,即基督的身體。參看《提摩太前書》6:16; 《約翰福音》5:26; 《彼得後書》1:4; 《哥林多前書》15:53, 54。

我們不僅有證據證明不會死(不可能會死的)只屬於神性,我們也有證據表明天使是可能會死的,事實上曾為天使首領的撒旦將要被消滅。(《希伯來書》2:14)撒旦可以被消滅這個事實,證明天使是屬於可能會死的一類。

這樣考慮,我們就會看到,當難以悔改的罪人被毀滅之後,無論是不可能死的或是可能會死的生命,都將在歡樂、幸福和愛中永生 — 前者具有不死的特徵,擁有生來就有的生命 — 本身具有生命力(參看《約翰福音》5:26);後者雖然具有可能會死的特徵,然而,因為生命的完美,由於對於邪惡和罪性的認識,自可避免造成死亡的原因。由於他們都尊重上帝的律法,將會永遠得到維持生命永存所必需的物質供養,使他們保持完美,將永遠不會死。

正確理解了不可能死(不會死 ) 可能會死 這兩個詞的含義,以及對於它們在《聖經》中應用時的正確認識,就摧毀了永遠受刑罰折磨這一教義理論的基礎。這種教義不是根據基督教《聖經》中的理論,認為上帝創造的人是不可能會死的,認為人不可能終止存在,而且上帝也不能消滅他;因此,他們的論點是,認為那些難以悔改的罪人必定在某個地方,也必定以某種方式繼續生活著;他們的結論就是,既然他們與上帝不能協調一致,他們的來世必定是生活在痛苦的折磨中。但是,上帝的話語使我們確信,他並沒有安排讓罪和罪人永遠繼續下去:人是可能死去的,對於故意犯罪完全違背神意和知識的全部懲罰,不會是一種永受痛苦折磨的生命,而是第二次死亡。“惟有犯罪的,他必死亡。”

“你是誰,竟敢向上帝強嘴呢?”《羅馬書》9:20

有些人的觀念是錯誤的,他們認為,根據上帝公義的準則,上帝不應該在他的創造物之間有所偏愛;如果他把一個人升到高處,他就應當公平的對所有的人都一樣做同樣的事,除非一些人放棄他們自己的權利,在這種情況下,這些人就理所當然的可以被公平地安排去到一個較低的位置。

如果這個原則是正確的,那麼就會表明,上帝無權把耶穌創造得比天使高,然後進一步把他升為具有神性的特徵,除非他有意對所有的天使和眾人都這麼做。如果進一步延伸這個原則,就會看到有的人被升高,與上帝的性情有份,最終眾人都會被升到同樣的位置。如果把這個原則應用到極限,把同樣的律法原則也應用到畜生和昆蟲的創造上,它們也都是上帝的創造物,難道它們最終也要達到至高的存在層面,即神性嗎?為什麼不可以這樣說呢?然而,這樣說顯然荒謬至極,但依據上述的原則,它得出的推論也一樣都是合理的,不是嗎?。

或許沒有人會將此錯誤的假設牽扯的這麼遠。然而,如果這只是一個建立在簡單公義基礎上的原則,那麼它會在什麼地方終止?並且仍然保持公義呢?如果這確實是上帝的計劃,那麼在他所有的創造中就沒有這麼多令人歡喜的種類了,然而這並不是上帝的計劃。在自然界中所有的物種,不論是有生命的,還是無生命的,都展示了上帝的榮耀與多樣性的智慧和大能。正如“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 ,這多樣性和美麗的創造是多麼令人驚訝! 他那智慧的創造與多樣性,更展現他無比榮耀的大能。因此,從上帝話語的明確教導中,從理性和物種的類比中,我們可以得出如此的結論。

我們對於“公義 ”要有正確的觀念,這是非常重要的。絕不能把恩惠看作是公平和應得的報償。一次簡單的公義之舉不是特別感恩的理由,也不是愛的任何證明;但是人們不配得到的恩典,上帝卻把他那無窮、偉大的愛賜給了他的創造物,這種恩賜應當喚起人們用他們的愛和讚美作為對上帝的報答。

如果上帝願意的話,他有權把我們創造為只享有短暫時空生命的人,甚至使我們從未犯罪。他是以這種方式已創造了一些較低級的生物。他可以讓我們享受他的賜福僅有一個季節,然後沒有所謂的公義或不公義,就讓我們全部消亡。事實上,即使如此短暫的存在也是上帝的一種恩惠。只因他的恩惠我們才能存活。我們的存活曾經因為罪而喪失,然而又讓我們能贖回這種存活,這是多麼浩大的恩典啊!進一步說,正是因為上帝的恩典,我們才成為人,而不是野獸;正是因為上帝的恩典,天使就其屬性而言要比人只稍微高一點;也正是因上帝的恩典,主耶穌和他的新婦能與上帝的性情有份。因此,不論上帝如何地安置,都要懷著感恩之情接受,這樣就會完全成為他智慧的創造物。任何其他靈體生命,如果是頑固不化,遭受上帝應得的譴責,將會被貶斥和毀滅結束。人沒有權力渴望成為天使,因為上帝從未讓人提升上到這一層次;同樣地,天使也沒有權力渴望達到神性,上帝從來沒有為他們提供這樣的機會。

正因撒旦驕傲的渴望使他被貶斥,並將使他遭受毀滅結束。(參看《以賽亞書》14:14)“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路加福音》14:11),但是未必是升到最高的位置。

有些是因為對公義的錯誤觀念,也由於其他原因,《聖經》中所教導的有關揀選的主題,引起了許多爭論和誤解。《聖經》關於揀選的論述,人們幾乎無異議,但是就揀選或者選擇是基於什麼樣的原則這個問題上,就有相當多的不同觀點。有人認為上帝是一種任意的、無條件的揀選,另外一些人則認為是有條件的揀選。我們相信,在這兩種觀點中都有一個真理的標準問題。就上帝而言,揀選表達的是他為了一定的目的、任務和條件而作出的選擇。上帝已經揀選或者選擇了一些他的創造物作為天使,一些作為人,一些作為野獸、飛鳥和昆蟲,等等,一些能分享屬於上帝他自己的神聖屬性。雖然,上帝在選擇那些能分享神聖屬性的人時,根據了一定的條件,但是並不能說這些人比其他人更應該得到上帝的這一恩賜;因為任何創造物在任何層面上的存在,全都是一種恩典。

“據此看來,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發憐憫的上帝。”憐憫就是仁慈或者恩典。(參看《羅馬書》9:16)不是因為被揀選的比其他人好,上帝才提升他們,讓他們分享神聖的屬性,而是因為他略過那些沒有犯過罪的天使,卻選召了一些贖了罪的人來分享神聖的榮耀。上帝有權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行使這一權力,是為了實現他的計劃。為此,我們擁有的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你這個人哪,你是誰,竟敢向上帝強嘴呢?受造之物豈能對造他的說,你為什麼這樣造我呢?陶匠難道沒有權力,從一團泥裏拿一塊作成貴重的器皿,又拿一塊作成卑賤的器皿嗎?”(《羅馬書》9:20, 21,卑賤或者理解為不及榮耀。)萬物都是上帝所創造的,有一些具有更高的品質和更偉大的榮耀,另外一些則具有較低的品質和較少的榮耀。

“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就是造就以色列的,[人類的創造者]上帝如此說:將來的事你們可以問我。至於我的眾子,並我手的工作,你們可以求我命定。(求我命定原文作吩咐我)我造地,又造人在地上,我親手鋪張諸天,天上萬象也是我所命定的。” “創造諸天的耶和華,製造成全大地的神,他創造堅定大地,並非使地荒涼,是要給人居住。他如此說,我是耶和華,再沒有別神。”(《以賽亞書》45:11, 12, 18)任何人都無權命令上帝。如果他建立了大地又沒有使地荒涼,而是要讓她在復興之後成為完美人類的居所,而我們卻說:如果不改變他們的特徵,使他們在靈性上有份,如同天使或者上帝自己的神性那樣,那就不公平。我們是什麼人,怎可以如此回答上帝呢?又有多少人變得謙卑,聽從上帝的教誨,“詢求”關於將來要發生的事情,而不是“命令”或者堅持上帝必須按我們的意願行事?主啊,求你攔阻僕人,不犯任意妄為的罪。不要讓罪支配我們。我們相信,上帝的兒女們誰也不會有意地命令主;然而,許多人多麼容易地、而且幾乎無意識地犯了這種錯誤。

人類是上帝創造的孩子,是他雙手的工作,他關於人類的計劃通過《聖經》清楚地揭示出來。保羅說,第一個人(他是人類完美時的一個樣本)出於塵土,屬於塵世;他的後裔,除去福音時代的教會以外,那些即將復活的,仍是屬塵世的人類。(參看《哥林多前書》15:38, 44)大衛認為人被造得比天使微小一點,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詩篇》8:4-8)我們的主、彼得、以及世界開始以來,所有的先知都聲稱,人類要將恢復到過去那種榮耀與完美,再次具有支配大地的權力,如同他們的代表亞當那樣。參看《使徒行傳》3:19-21。

這一部分就是上帝決定把它賜給人類。這是多麼榮耀的一部分啊!把你的眼睛暫且閉上回顧一下,那些因罪惡所引起的痛苦和悲哀、墮落和不幸的情景,並且也在你的心裡想像中,描繪一下完美人類榮耀的圖畫。沒有罪的汚點破壞,完美社會的和諧與和平;沒有苦毒的想法,沒有無情的面容或者言語;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了愛,人與人之間付之以愛,報之以愛,每一行動都出於仁愛。那裏將不再有疾病;沒有疼痛,也沒有痛苦,甚至沒有衰老,人們不再需要畏懼這些事情。想一想你曾看過的展現相當健康的人類形體與美麗的面容,我們就會知道完美的人類將會更加可愛。內在的純潔、精神和道德的完美,將會從每張的臉龐上散發出來。這就是大地社會的景象;因此上帝將擦去哭泣的失喪者所有的眼淚,那時他們就會瞭解到人類復活的工作完全告成。《啟示錄》21:4。

這只是人類社會的改變。我們還要記住,上帝創造大地“是要給人居住”,是為了向人類提供一個合適而又愉快的住所,就如同當年人類的祖先亞當所生活的伊甸樂園一樣。樂園將被重建。大地將不再生長荊棘,人們不再需要為生計而汗流浹背,而是“地要出了(豐富地和自然地)土產。”“沙漠也將像玫瑰一樣開花”;較低等動物也將變得完美,願意做人類順從的僕人;自然界中萬物昌盛,會從每個方向召喚人類尋求並認識上帝的榮耀、大能和愛;人類的身心將因上帝而歡欣喜樂。因為我們的不完美,以及我們現在令人不滿意的環境,當前人們最常有的是追求那無止盡地新奇慾望,這並不是自然的,而是一種反常的情況。無止盡地渴望某些新事物並不是與上帝的本性相稱的行為。對於上帝來說,大多數事物都是舊的;他對這些舊的和完美的事物最為喜悅。所以,當人恢復到和上帝的形像一致時,他會特別喜樂。完美的人將不會完全知道或者說不完全瞭解靈性的特徵,因此也不會喜歡靈性生命的榮耀,因為他們的特徵不同,正如魚類和鳥類不同一樣;同樣的原因,各類生命都會更喜愛他們各自的特徵和屬性。人類將會非常專注並欣喜作為人這一層次上的榮耀,以致於他將不會渴望,也不會喜歡除自己擁有的以外的特徵與環境。看一下現在的教徒就能說明這一點。“是何等的難哪!”,這個世界上的那些富人,要進入上帝的國,將會是多麼困難啊。況且當前在邪惡和死亡的統治下,擁有一些美好的東西是如此地令人誘惑,因此我們非常需要來自上帝的特別幫助,使我們的目光和目標能夠專注於那靈性的應許上。

基督教會,即基督的身體,在上帝為人類制定的總體計劃中是一個例外,這一點在使徒的一段陳述中顯而易見。保羅說,上帝從創立世界以前,就在上帝的計劃中決定了對教會的揀選(參看《以弗所書》1:4, 5),那時上帝不僅預見到人類因犯罪而墮落,且也預先定下所選召的人,又稱他們為義,就是使教會成聖並得榮耀,教會的這些人是上帝在福音時代選召出來的,應當效法他兒子的模樣,能與上帝的性情有份,和基督同作上帝的兒女,為普世建立公義與和平的千禧年國度。《羅馬書》8:28-31。

這點表明了上帝對教會的揀選或者選擇是早已預定的事情;但是要注意,教會中個體成員的揀選不是無條件的。在創世以前,上帝就決定了要在一個特定的時期內,即福音時代,揀選這一群人來執行他的目的。雖然我們不懷疑上帝能預先看到教會每個單獨成員的行為,也能預先知道誰將會是值得委任成為這一“小群”的成員,然而這不是《聖經》中所提出揀選的教義方式。使徒們試圖諄諄教導的不是個人的宿命定論,而是要人們明白,上帝為填補這榮耀的位置制定了計劃,其中預定了一個階層,對於這個階層的揀選是根據對信心與順服的考驗、以及犧牲在世上的特權、甚至死亡等等的嚴峻考驗。這樣通過個人的考驗,通過個人的“得勝”,這預定階層的個體成員就會蒙揀選或者說被接納,也就能夠得到上帝為他們預定的所有賜福和益處。

《羅馬書》8:30中所說的“榮耀”(glorified)一詞,來自希臘文的doxazo,表示得到榮耀。教會被揀選後得到的地位是一種偉大的榮耀。沒有人能想像的到可以渴望地獲得如此巨大的榮耀。即使是我們的主耶穌也是先受到上帝的邀請後才有這個渴望,正如經上所說:“如此,基督也不是自取榮耀(doxazo — 得到榮耀)作大祭司,乃是在乎向他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天父就這樣榮耀了我們的主耶穌;所有被揀選要和基督同作後嗣的教徒,也會同樣蒙受耶和華的恩典而得到榮耀。教會和她的元首一樣,是上帝按照他自己的旨意,用真道所生的,使教會可以經歷一個“榮耀”的開始。(《雅各書》1:18),而且當教會為聖靈所生,成為靈性生命 — 即和元首的形象一致的時候,她將被完全引向榮耀。那些蒙受上帝如此偉大榮耀的人們,必定是要完美純潔的;因為根據遺傳,我們都是罪人,上帝不僅呼召或者邀請我們去得榮耀,還通過他兒子的死,向我們提供稱義,使我們能夠蒙受他呼召的榮耀。

在揀選“小群”的時候,上帝做出了一個非常全面性的召喚 —“被召的人多。”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被揀選。在我們主傳教的期間,一開始僅侷限於以色列人的選召;但是現在,;只要是上帝的僕人(參看《路加福音》14:23)就會被力請(不是強迫)來參加這場恩惠的盛宴。但是,也並非每一個聽到上帝的召喚來赴宴者都配得上帝的此榮耀。婚宴的禮服(歸功於基督的義)都已準備好了,但是有的人將不願穿戴,這些人必被拒絕;而那些穿上了公義的長袍,開始接受新生榮耀的人們當中,有一些人會因為未能忠誠於他們的盟約而不能確保他們的蒙召和揀選。經上說,那些配得和上帝的羔羊一起在榮耀中出現的人們, “他們就是蒙召、被選、有忠心的。”《啟示錄》14:1; 17:14。

選召是千真萬確的;上帝揀選和提升教會的決定是不會改變的;但是誰將入選這個階層是有條件的。所有將分享那預定榮耀的人,都必須符合蒙召的條件。“我們既蒙留下,有進入他安息的應許,就當畏懼,免得我們中間,(我們原文作你們)或有人似乎是趕不上了。”(《希伯來書》4:1)然而這偉大的恩典“ 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發憐憫的神,神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羅馬書9:16,18》)

我們相信,上帝有按照自己的旨意和目的行事的絕對權力,既然證實了這一點,我們要注意的事實是:上帝賜予人類全部恩典的原則,顯示的特徵,通常一般都是對眾人有益的。

根據《聖經》,我們推斷出以下這一確定的事實:人類和靈性的特徵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特徵的混合不是上帝的創造設計,這會成為一種不完美,並且通常物種不能從一個特徵轉變成另一個特徵;但是基督的例子是唯一的例外,他的轉化是如何實現的,要在什麼條件下才可以獲得這一轉化?以及以什麼方式才可以達到?這些都成為人們深感興趣的問題。

教會能與她的主一起得到提升、能夠在上帝的性情上有份(《彼得後書》1:4),所具備的的條件,與基督領受神性的條件是完全相同的;教會甚至要效法他的榜樣,跟隨他的腳蹤行(《彼得前書》2:21),像基督所做的那樣,把他自己獻為活祭,然後忠誠地履行獻身的誓約,直到以死獻祭為終止。這種從人性到神性的改變,在福音時代是作為獎賞,賜予那些犧牲人類特有的一切利益、希望和目標的聖徒們,不論現在還是將來,甚至到死,都始終不渝,就像我們主所做的那樣。到將來復活時,這些人不會與其餘的人類一起分享復興後人類的完美屬性,以及所有隨之而來的其他賜福,而是得與上帝性情有份的人,與他們的主分享他的神性、榮耀和喜樂。參看《羅馬書》8:17;《提摩太後書》2:12。

新特徵的開始和發展被比作人類生命的開始與發展。如同人的生命先要孕育、然後再有出生的過程,新的屬性情況也是如此。經上說,聖徒們是通過上帝真道的話語所生。(參看《彼得前書》1:3; 《約翰一書》5:18; 《雅各書》1:18)這就是說,他們通過上帝的話語,從上帝那裏得到了神聖生命中的第一個推動力。當他們通過基督的贖價,因信稱義後,他們聽到了上帝的召喚 “將你們的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得蒙救贖的、稱義的,因此] 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馬書》12:1);當他們順從這一召喚,與他們的主一起,把他們自己已獲得釋罪之身,作為活祭,完全獻給上帝時,上帝接受了他們的奉祭;就在這個特別的過程中,靈性的生命就開始了。這樣,他們就會發現自己以新的思想在思維和行動上逐漸改變,甚至把人性的欲望釘死在十字架上。從奉獻的那一刻起,這些人就被上帝看作“新造的人”。

因此對這些萌芽期的“新造的人”來說,舊事[慾望、希望、計劃等]都已過去,萬事都變成新的了。當舊的人性連同它的希望、目標和慾望等都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時候,這些初期的“新造的人”繼續成長和發展茁壯。從獻身開始直到人性死亡和靈性的結果產生,這兩個過程是同步進行。隨著上帝的話語藉著聖靈不斷地顯示他的計劃,使我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參看《羅馬書》8:11),並使這必死的身體能為他提供服事;但是在指定的日期,我們將會獲得新的身體,即靈性的、神聖的靈體,在所有方面都能適應新的、神聖的心智。

“新造的人”的誕生是在復活的時候(參看《歌羅西書》1:18);這類人的復活是被指派在頭一次(或首選的一批)的復活。(參看《啟示錄》20:6)應當記住,直到復活之前,我們還不能算是真正的靈性生命,儘管從我們領受聖靈時起就被視為有靈命。(參看《羅馬書》8:23-25; 《以弗所書》1:13, 14; 《羅馬書》6:10, 11)。當我們真正成為靈性生命,也就是說,當我們從聖靈而生,我們將不再是肉身的生命;因為“從靈生的,就是靈。”

在復活時靈命屬性誕生之前,必須先在奉獻犧牲時得到聖靈的孕育,正如肉體誕生之前必先孕育肉身一樣。所有的人類都是從肉身而生的,與第一個人類亞當一樣、是歸屬大地的人,都必先由肉身生成;有些人藉著上帝的聖靈通過真道的話語,再次被孕育獲得靈性的生命,在指定的日期,他們可以從聖靈而生,在首次復活中獲得神聖的靈體:“我們[教會]既有屬土的形狀,將來也必有屬天的形狀”, 除非我們離棄了真理,。《哥林多前書》15:49; 《希伯來書》6:6。

雖然我們接受了天上神聖的呼召,以及我們在順從中為此做出的獻身是在一特殊時刻所做的決定,但是要使我們的每個想法都和上帝的心意和諧一致卻是一件循序漸進的工作;這是一個逐漸轉向的過程,將原來傾注於世上的思想自然地轉向對天國的追求。使徒把這個過程稱為是一項轉化的工作,說道:“不要效法這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向著神性],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馬書》12:2。

應當注意到,使徒的這些話不是針對這個沒有信心的世界而說的,而是針對那些他視為弟兄的人們而講的,正如前面的經節所說:“所以弟兄們,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馬書》12:1。

人們一般認為,當一個人皈依了基督或從有罪轉變到正義,從不信甚至敵對上帝到信靠上帝,這就是保羅所說的轉化。這確實是一個巨大的變化 — 一種轉化,但不是保羅在這裏所指的那種轉化。那是一種性格的變化,而保羅所指的是在福音時代,上帝向信徒所應許的在特定條件之下,人類屬性的轉化,他還敦促信徒們努力去實現這些條件。要是這些人尚未經過特性的轉化,保羅是不會稱他們為弟兄,即弟兄必須是有一些“聖潔的、上帝所喜悅的”獻祭;因為只有那些接受耶穌贖價而因信稱義的人,才能被稱為聖潔的,和上帝所喜悅的。在福音時代,人類特徵的轉化發生在那些稱義的、把自己作為活祭獻出的聖徒身上,他們放棄一切與未來人類生存有關的權利和要求,也不顧當前人類生活條件的滿足、特權、權利等等,正如耶穌作為完美的人,犧牲了自己一樣。首先要犧牲的是我們人的意志;這樣我們既不能被自己、也不會被其他任何人的意志所支配,而只能受到上帝神聖意願的引導。上帝的旨意將變成我們的意志,我們就不會再將人自己的意志看作我們自己的,而看成是他人的,因此不再顧及,將它放棄並且作為祭品獻出。由於上帝的旨意已經變為我們的意志,我們就會開始從上帝的觀點來思考、推論並且判斷:上帝的計劃變成了我們的計劃,上帝的行事方法成為我們的方法。任何一個沒有敬虔的心,想要把自己作為活祭奉獻給上帝的人,都不可能理解這一轉化,因此也不能完全明白這種體驗。過去我們很可能會喜歡某些並非罪惡的事情;因為世界及其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為了提供給人類享用而準備的,唯一困難的是要如何來克服罪惡的習性傾向。但是已將自己奉獻給上帝,及已經過這一轉化的人,除了要努力克制罪惡以外,必須要犧牲當前的美好事務,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對上帝的事奉中去。那些事奉和獻身的信徒們將日益明白,這個世界不是他們的歸宿,在這裏他們沒有永存的城市。但是他們的心和希望將轉向天國“為上帝的子民存留的安息”。這個蒙福的希望反而成為鼓舞並激發他們持續為上帝獻身。

這樣,通過獻祭,心意更新而變化,人的心願、希望和目標都開始轉向靈性和對應許的未見之事信心的增長,而人的希望等等都消失殆盡。那些己經過或正在進行如此轉化過程的人,都被視為“新造的人”,從上帝而生,在一定程度上與上帝的性情有份。要特別注意到這些“新造的人”與那些只被稱為義的信徒和“弟兄們”之間的區別。後者仍屬於塵世,是世俗之人,除去他們那些有罪的慾望以外,他們的希望、雄心和目標等等都將在萬事復興的應許中得到充分的滿足。但是前者不屬於這個世界,正如基督不屬於這個世界一樣,而且他們的希望都集中在未見之事上,就是基督在上帝右邊就座的地方。現世的榮耀足以使一般人陷入迷惑,但是對於那些從聖靈而生,有天上希望的人,對於那些看到上帝應許榮耀的人,以及那些意識到在上帝的計劃中被指派擔任特殊角色的人來說,這已不再是他們所需求的慾望了。這種新的、神聖的心意是我們能夠領受到完整神性的產業 — 包括心意和身體。有些人會對這個表述,即神聖的身體感到有點驚訝;但是《聖經》告訴我們,耶穌現在就是他的天父形體的影像,那些克服塵世慾望的得勝者將“像他而且必得見他的真體。”(《約翰一書》3:2)“有血氣的[人的]身體,也必有靈性的身體。”(《哥林多前書》15:44)我們不能將我們的聖父或我們的主耶穌想像成只有偉大的思想而沒有身體。他們的身體是榮耀的靈體,雖說它還沒有顯現那榮耀的靈體是有多麼地偉大,除非等到我們也能分享他那神聖的屬性。

儘管從人到靈的心意變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但從人體轉化成靈的變化將不是逐步的,而是瞬間的事情。(參看《哥林多前書》15:52)。正如保羅所說,我們現在有這寶貝(神性)放在瓦器裏,但是在指定的日期,這寶貝將放在適合它的榮耀器皿之中,即靈體中。

我們已經看到人性是照著靈性的樣式造的。(參看《創世記》5:1)例如,上帝有意志,人和天使也都有意志;上帝有理性和記憶力,他智慧的創造物,即天使和人也都如此。他們心智精神運作的特徵都是相同的。這些不同種類的存在都是運用相同的原理進行推理,而且在相似的條件之下,能夠得出相同的結論。

儘管造物主、天使和人類的特性在心智精神能力方面是相似的,但我們仍然知道靈性的大能遠超越在人類的之上,我們認為,靈性的大能不是產生於不同的能力,而是產生於相同能力的更廣泛的領域,以及它們賴以運作的不同環境。人性是靈性在地上的完美形像,具有相同的能力,但是被限制在塵世的範圍之內;而看到地球以外的能力就非常地有限,僅限於上帝認為對人類有利益和合適的部份。

造物主是靈性中的最高層次;上帝和他的創造物之間的差別是無法估量的!我們能見到的,僅僅是上帝在進行部分偉大的工作時,在我們面前顯現他那神聖的智慧,我們才能瞥見他那神聖智慧、大能和美善的榮耀。但是完美人性的榮耀,我們是可以估量和理解的。

明白了這些觀念之後,我們就能理解到從人性向靈性的變化是如何完成的,也就是說,將相同的智力帶入到更高的層次狀態上。當我們一旦有了天上神聖的身體,我們就會擁有那屬於榮耀身體的神聖大能;我們也會擁有屬於神靈那廣博的思想和無窮的力量。

心意從塵世轉向神聖的變化或者轉換,這裏指的是分別為聖的體驗,是本性變化的開始。它不是腦子的變化,也不是在變化的運行中所出現的奇跡,而是人的的意願和志向發生了變化。我們的意志和情感代表我們的個性;因此,當我們的意志和情感變化了之後,我們的本性就被改變了,就可被視為是真正有了屬天的神聖屬性。確實,這只是一個很小的開端;但是孕育新的生命總是從微小的開端開始的,然而這就是將來得基業的憑據。參看《以弗所書》1:13, 14。

有人問到,我們將如何知道我們是否已經轉化了呢?我們曾經活著、受難、犧牲,我們能夠在這一榮耀中有份嗎?我們還會是同一個身樣的人嗎?我們將會是同樣有意識的生命嗎?最確鑿的答案是肯定的。我們若是與基督同死,就信必與他同活。(《羅馬書》6:8)我們身上每天發生的變化,不會使我們忘記過去,也不會使我們失去自我的認知。*

* 我們人類的身體在不斷地變化。科學研究宣稱每隔七年都會觀測到構成我們的組織元素的一整個變化。因此,上帝應許的從人體到靈體的變化,既不會破壞記憶也不會破壞自我的認知,而且將增加它們的能力和範圍。我們現在有與神相同的心意、記憶力以及思考能力等,到時都會發現它們的力量將擴展到不可估量的高深,也將與新的靈體相稱;記憶力將從最早的人類幼年開始,追溯到我們一生的經歷,這個明顯的差別在於,我們將能夠完全認識到我們的獻身所獲得的榮耀的獎賞。如果人沒有一個屬靈的形像,情況就不會如此。

這些觀念還可以幫助我們來理解上帝的兒子是如何從道變成肉身的情況,即是轉變成了人性和屬世的限制,成為一個人;雖然這是兩種情形下的同一存在,但是第一種情形中他是個靈,而在第二種情形下他是個人。因為這兩種屬性特徵是截然不同的,但兩種屬性卻具有相同的智能(記憶力等),因此耶穌能夠意識到他變成一個人之前所擁有的榮耀,但是當他變為一個人時,就不再擁有這些了,如同他的話所證實的那樣:“父啊,現在求你使我同你享榮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榮耀。”(《約翰福音》17:5)這裏所指的就是靈性的榮耀。當他升為至高的靈性形體,即得到神聖的屬性之後,那個禱告已得到了圓滿的答覆。

再次談論保羅的話,我們注意到他並沒有說:不要使你們自己去順從這個世界,而要改變你們自己,具有神聖的樣式;他說的是:“不要效法……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這句話表達得很好;因為我們既不能使自己順從,也不能改變、或者改造自己,但是我們確實可以受圍繞著我們的世界所影響而順服了這個世界,或是我們也可以使自己順從上帝的旨意,即神聖的旨意或聖靈,通過上帝的話語所發揮的神聖影響而得到改變。你們這些分別為聖的人,要使自己順從哪一種影響呢?改變的影響致使我們如今的獻身和受苦,但是其結果是榮耀的。如果你們在這些改變的影響下不斷發展成長,你們每天都會證實到什麼是上帝那美善、合意以及完美的旨意。

那些已經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在上帝祭壇上的人們還要牢牢記住,儘管上帝的話語包含著地上的和天上的應許,但是只有後者才屬於我們的。我們的財富是在天上:讓我們的心也能永續在那裏。我們得到的呼召不僅要得到屬靈的生命,而且還要到達聖靈的最高層次,即神性,“比天使的名更尊貴。”(《彼得後書》1:4; 《希伯來書》1:4)這個神聖的呼召只限於在福音時代:在此之前未曾有過,在福音時代結束時這召喚也將停止。在天上的呼召之前,曾經有過地上的召喚,雖然沒有被完全理解,但是我們知道它將在福音時代之後還將延續下去。在這個時代中,復活[那些恢復生命,復活的人]和不可能死(永存,不朽,不會死的)[成為基督的身體而奔跑者所獲得的獎賞]都已經被顯明。(參看《提摩太後書》1:10)雖然兩者截然不同,但人和靈的屬性都將在他們的完美中顯示榮耀。上帝創造完成的萬物都富有榮耀的特徵,美好且種類萬千,沒有一樣是無意義的,萬物所有存在都是一種令人驚奇的協調,不論是有生命的, 還是沒有生命的,天地萬物都彼此融洽,也與上帝和諧一致。

上帝的教會

“錫安在興起,發起大聲
        歡呼歌頌永恆的歡樂;
永遠的讚美歸於上帝,
        他要消滅你的仇敵。
上帝的教會,你醒來吧!醒來!
        因為光明從高處照耀;
你的外衣在大地和塵土中搖動,
        你榮耀的到來以已近了。

“在大地之上把你興起,
        上帝將行使他的權力;
使你的悲慟化為歡笑,
        把你的悲哀轉為喜樂。
在閃光的禮服中你們列隊,
        穿上那純潔的外衣;
你的國王將引導你走向
        神聖、平安、可靠的道路。”



Dawn Bible Students Association
Home Page  |  目录  |